拒絕OpenAI害英特爾落後的罪人是誰

編譯/莊閔棻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中,英特爾曾經有機會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然而最終卻錯失機會。七年前,英特爾曾討論過,要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OpenAI的15% 股份,並進一步探討過更多合作可能,基於時任執行長Bob Swan認為,生成式AI技術在短期內無法進入市場,最終決定放棄這筆交易,錯失了與OpenAI的合作機會,也讓其在隨後的AI競爭中逐漸落後於其他科技公司。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中,英特爾曾經有機會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然而最終卻錯失機會。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中,英特爾曾經有機會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然而最終卻錯失機會。(圖/123RF)

OpenAI尋求英特爾投資未果

據報導, 2017年和2018年間,英特爾曾與OpenAI進行了多次談判,包括英特爾欲以10億美元現金購買15% 股份,並額外購買15% 股份以換取成本價製造硬體,同時,減少對輝達晶片的依賴,並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OpenAI也對英特爾的投資非常感興趣,然而由於英特爾的資料中心部門,不願以成本價製造產品,導致交易失敗。

更多新聞:OpenAI高層離職  11位創始人只3人仍在

英特爾在AI時代的戰略失誤

英特爾未能投資OpenAI,只是其在AI時代戰略失誤的一部分,曾經引領電腦晶片產業的英特爾,在AI時代跌落神壇,英特爾2024第二季財報引發股價大幅下跌,市值首度跌破1,000億美元,與市值2.6兆美元的競爭對手輝達相比相形見絀,目前輝達已經從電玩遊戲圖形晶片轉向AI晶片,而英特爾仍在努力推出一款具有競爭力的AI晶片產品。

英特爾策略的失敗

受訪的前高層和產業專家表示,儘管事後看來,英特爾錯失了這筆潛在交易的機會,但十多年來,該公司也在AI霸主地位的爭奪戰中逐漸失敗,四位直接了解英特爾情況的前高層表示,二十多年來,英特爾一直相信CPU(即中央處理單元),就像為桌電和筆記型電腦提供動力的處理器一樣,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建構和運行AI模型所需的處理任務,然而到了 2000 年代中期,研究人員發現,遊戲晶片在處理建構和訓練大型AI模型所需的密集資料處理上,比 CPU 更有效率。

英特爾的AI晶片發展歷程

自2010年以來,英特爾至少嘗試了四次推出可行的AI晶片,包括收購兩家新創公司和兩次重大內部努力,但都未能對抗輝達和超微半導體(AMD), 2016年,英特爾以4.08億美元收購Nervana Systems,後者的技術類似Google的張量處理器(TPU)晶片。然而,英特爾最終仍放棄了Nervana的計畫;2019年,英特爾則以20億美元收購了第二家晶片新創公司Habana Labs,但儘管英特爾不斷努力,但仍未能在快速擴展的AI市場中取得重大突破。

參考資料:Reuters

瀏覽 30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