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川普「非美製造」汽車關稅各國怎麼反應?對台灣影響大嗎?
記者彭夢竺/整理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26日宣布,將自4月2日起對「所有非在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新關稅。預計這波受汽車關稅衝擊最大者預計將是墨、日、韓、加、德等盟國及美國自己。川普這波動作掀起各國強烈反應,許多車企感到擔憂,也紛紛表態。到底各國政府都怎麼回應?台灣政府又有哪些因應措施?《科技島》一次整理給你。

非美製造汽車將課25%關稅
根據外媒CNN報導,川普近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行政命令簽署儀式時表示,將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該措施適用於「所有國家」,即便車輛含有美國製零組件,只要未在美國組裝,也會被課稅。川普強調,對美國製造的汽車「絕對沒有關稅」,他會要求國會通過一項法案,針對在美國製造的汽車業,其貸款利息可全額扣稅。
延伸閱讀:4/2起對「非美國製造」汽車徵25%關稅 川普曝特斯拉影響
各國政府如何做出反應?
加拿大: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27日表示,這標誌著美國與加拿大關係的結束,並稱此關稅為「直接攻擊」,目前尚未決定將採取哪些行動,他將在下週做出回應,屆時汽車關稅及針對美國貿易夥伴的另一批對等關稅將正式生效。
墨西哥: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汽車進口來源國,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27日表示,在保護國家的目標下,將在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鋼鐵、鋁材以及最新的汽車關稅,宣布新措施全面回應。
日本:日本政府對美國的關稅決定表示遺憾,並表示將尋求與美方進行磋商,以爭取豁免或減輕關稅影響。日本汽車製造商,像是豐田、本田,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將對其在美國的銷售和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韓國:韓國工業部表示,韓國車廠將面臨重大困難,並承諾下個月宣布緊急措施。韓國現代汽車宣布向美國投資210億美元,被外界視為是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歐洲地區: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強調,需要歐盟做出堅定且協商一致的回應。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德(Eric Lombard)也建議歐盟提高自身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形容該關稅對企業和消費者有害。

台灣政府怎麼說?有哪些對策?
針對美國可能的新關稅,台灣正準備透過增加能源進口、降低自身關稅來回應。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就提到,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像是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都有助於美國製造業發展,且台灣供應價格合理、品質穩定,是美國可信賴的夥伴。他強調,台灣代工多年來從未洩密或損害客戶利益,政府將與美國執政團隊積極溝通。
財政部長莊翠雲則指出,台灣對美國出口的汽車以越野沙灘車為主,年出口額約新台幣31億元,若是美國政府的新政策對產業造成衝擊,政府將會跨部會研擬提供協助。
金管會方面認為,川普關稅政策對台北股市有影響,但相信市場很快就會恢復穩定,顯示台股的韌性,金管會將適時調整相關應對策略,以降低潛在風險。
台灣車廠如何看待川普關稅影響?
包含和泰汽車、裕隆、中華汽車等業者都表示,關稅議題複雜且嚴肅,將會持續觀察變化,以便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措施,並有部分台廠採取關稅或運費由買方負責(FOB)交易模式,這樣可以減少關稅的影響,甚至有利於AM件出貨。
另一方面,考慮在美國擴廠也是評估的選項。據悉,台灣的汽車零配件業者正在美國擴廠,像是車燈大廠堤維西在底特律投資建廠,這一舉動不僅是為了應對關稅,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美國市場。
至於車輛公會,也對台灣政府提出建言,他們呼籲政府不要主動調降進口車稅,以免對產業鏈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表達出業界對於維持穩定的市場環境的需求。

整體而言,對台灣來說?
其實,因為台灣本身並非汽車出口大國,相對於日韓、歐洲等汽車大國,川普這項關稅政策對台灣汽車產業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但是,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台灣的汽車電子、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長期下來還是可能受到波及,尤其是與美國、歐洲和日本車廠有密切合作的供應商。
經濟部目前已經表達將與美方積極溝通,並可能透過能源進口與降低台灣關稅來換取美方的支持。至於學界、業界雖然沒有大規模的表態,但普遍都很關注這項關稅對全球供應鏈的長期影響,並可能調整生產與出口策略。
瀏覽 1,23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