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 院長蘇炎坤樂見產學合作形成正向循環

記者/彭夢竺

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共有5大學程,涵蓋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區塊,並融入AI、大數據分析、IoT、智慧製造、永續循環、綠色科技及碳中和觀念,讓學生除了半導體專業領域之外,也能有未來科技所需全方位的訓練。院長蘇炎坤表示,企業與學校互助合作不僅可以減少產學落差,還能幫助傳產轉型、突破技術瓶頸,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與永續製造學院院長蘇炎坤。(圖/校方提供)

非理工科系跨領域學習成趨勢

對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學子畢業後想進入科技產業,甚至非理工科系的學生「跨領域」學習的趨勢也逐漸興起,蘇炎坤認為是好事,人文藝術、語言、社會、哲學等領域的人透過修課與培訓可以了解半導體、IC設計的相關知識,輔導他們去考證照之後,進去科技業並不難。「有人文背景的人可以往永續發展、ESG領域去發展,會更順暢。」

延伸閱讀:彰師大光電所 教授蕭輔力:跨界合作助力中高階人才培育

產學合作幫助傳統產業轉型

相較於科技業職缺的炙手可熱,傳統產業的人才因此更加稀缺。蘇炎坤表示,「這是市場效益、市場機制所致。」年輕人當然會想往薪資較高的產業去發展,好的人才會被高科技企業吸收,傳統產業給不起那麼高的薪資,所以迫使他們比需要轉型,開始往數位化、自動化的方向推進,「這是一個過渡期、痛苦期。」所以現在政府也在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智慧化,「這些傳統產業不得不開始跟科技大學、工研院等單位合作,除了學生實習給津貼之外,也在政府輔導計畫下積極轉型,否則就會被市場機制淘汰。」

產學落差可透過合作研究、實習解決

至於產學合作的部分,蘇炎坤指出,除了國發會的國發基金之外,企業端也會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發展」撥出經費與學校做相關的技術研究。「像是我們院就有長期在合作的17家企業,包含台積電,運用這些研發經費,6千、8千、1萬甚至6萬不等,由教授帶著學生去做研究,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他認為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因此也不怕產學落差的問題。

「教授雖然沒有產業經驗,都在教理論與基礎,但是結合企業研究計畫與業師的合作,並鼓勵學生去業界實習,可以累積實務經驗。」蘇炎坤提到,他們也會請業界大師來演講,談創新前瞻的科技與先進技術,這些方式都能讓學生提早了解市場需求,清楚知道產業發展現況,縮小產學落差的距離。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4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