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材料所產學研合作、國際交換、競賽參與 全方位培育學子就業即戰力
記者/林育如
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是全球共同的目標,如何尋找高效又低污染的能源或替代方案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健鼎科技子公司鑫鼎奈米與國立中央大學洪緯璿教授團隊攜手合作新創「海水製氫」技術引發各界關注。中央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李勝偉表示,此項氫能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針對燃料電池、水電解觸媒進行開發,既符合國家推動淨零碳排放的政策方向,也為台灣在能源技術創新和氫能發展領域帶來了重要突破。
產官學跨域密切合作
李勝偉所長表示,中央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成立至今已逾19年,致力於發展成為頂尖的研究教學單位為目標。材料所目前研究領域涵蓋了多種應用範疇,包括再生能源、先進金屬、光電應用、半導體等,並聚焦於能源科技的創新與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材料所已建立國內最齊全且頂尖的的氫能材料聯合實驗室,並與台電、中科院、中研院、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等產學研單位密切合作。
更多新聞:機器人智慧消毒 中央大學發明競賽大放異采
除了與工研院、中研院等機構深化合作同時,還持續拓展與電力能源、半導體科技、傳產等領域的跨域合作,這當中包括了關注再生能源和淨零碳排放發展的重電大廠-中興電工、積極投入永續發展的半導體科技廠-健鼎科技、以及專注於高端航太鋁合金材料的燁鋒輕合金等企業。中央材料所的研究領域非常多元,並且與多個產業進行了緊密的協作。
業界出題學界解決 學以致用接軌職場
對於產學落差問題,李勝偉所長認為,學術研究與職場實際應用間不可避免存在某些落差,因為學界通常著重於深入探討和解決基礎問題,而產業界則更注重解決問題的時效性和解決方案。雖然學術與產業界的方向有所不同,但這種落差通常可以透過產學研究合作來弭平,甚至激盪出新的創意火花。
中央材料所的教學方向以產學研三方合作為核心,例如某些產學研究計畫由產業界出題,學術界負責思考問題本質與解決方案。這樣的合作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面對實際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雖然具體的問題對象或產業領域可能會有所不同,但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質上是相似的。
材料所的教育核心目標在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即使進入不同的產業領域,也能夠迅速適應,順利與職場接軌。
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獲佳績
李勝偉所長再進一步指出,今年材料所組成的團隊參加了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臺灣大學共同主辦的「2024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在這次競賽中,全球共有141支主競賽隊伍參加,材料所聯合團隊首次參賽便獲得第五名的佳績。這類競賽不僅提供了與國際頂尖團隊同台競技的機會,也是一個有效縮小學術與實務應用落差的方式。通過參加這類競賽,學生能夠將學術知識應用於實際挑戰中,進一步提升他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業界講座 國際合作交流
因應學子未來就業,材料所每學期都會邀請具代表性企業的主管或校友到校分享未來職涯生態。透過分享讓學子在學期間能掌握業界真實情況,做好職涯規劃,同時學校職涯中心也經常舉辦主題演講、企業媒合、徵才博覽會等活動以協助學子順利進入職場。
此外,李勝偉所長再補充談到,中央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了豐富的國際研究合作機會,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合作機會參與短期交換或訪問研究。所內的國際合作相當頻繁,學生有機會以交換生身份,深入了解全球在半導體和再生能源領域的最新發展。這些國際經驗不僅有助於擴展視野,也使學生能夠在全球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實力。通過這些資源,學生可以更好地規劃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穩紮穩打基本功、培育問題解決力
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李勝偉所長並期勉學子在學期間打好扎實的基本學理知識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鼓勵學生提前規劃未來的職涯方向也非常重要。建議學生未必要追逐當下最熱門的產業,而應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且具專業優勢的領域進行發展。只有在自己熱愛且擅長的領域深耕,才能為自己開創一條康莊大道。
瀏覽 6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