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訂單穩定  美國、中國和歐洲增長步履蹣跚

在中國和歐洲的消費力下降的狀況下,台灣出口訂單並不多,但在 8 月份,他們對於台灣科技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

根據台灣經濟部的數據,台灣上個月的出口訂單達到 545.9 億美元,比起去年 8 月增長 2%。新訂單的價值與 7 月份大致相同,反映出從去年 12 月的頂標679 億美元穩定下降。

然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電子產品的強勁消費需求,其比起上個月增長了15.4%,通訊設備訂單增長 3.1%。而台灣其他五個主要出口類別(包括機械和石化產品)的訂單,則下降了兩位數的百分比。

圖/123RF
  • 台灣出口受惠於科技產品

台灣經濟部表示,電子行業的增長是由對 5G 設備的需求、高性能計算設備,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訂單推動的。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所有國際品牌的消費電子產品不斷進入市場,此外,5G、高性能計算和車載電子產品……都幫助出口訂單保持穩定」。穆迪分析公司首席 Steve Cochrane就表示,電子產品需求的增長似乎主要是由用於手機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儲存推動的。

截止到 9 月 10 日,中國對專為 5G 設計的 iPhone 14 的預購,表明了市場對其的濃厚興趣。

IDC 駐新加坡的客戶端設備研究副總裁Bryan Ma 表示:「下半年有多種驅動市場的因素,從返校季到印度排燈節等節日,更不用說蘋果、三星等公司推出的各式新產品」。

台灣科技公司為包括蘋果在內的外國品牌智能手機銷售晶片、相機鏡頭和其他零件。台灣的富士康和和碩,就在中國大陸的工廠進行大部分組裝。

市場分析公司 ResearchDive 表示,到 2028 年,全球 5G 智能手機市場應從 2020 年的 161 億美元,以「健康」的124.4% 複合年增長率成長到 2028 年。 IDC 預測,今年將有 6.89 億部 5G 手機出貨,比 2021 年增長 24%。市場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預測,截至 6 月底,全球將有8億活躍的5G用戶,而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 10.8 億。

儘管包括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台灣核心市場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出現通貨膨脹,而且主要中央銀行宣布加息也對經濟產生影響,但上個月的出口訂單仍小幅增長。

  • 美國、中國和歐洲經濟增長受困

從長遠來看,各國的出口訂單將面臨烏克蘭戰爭、全球通膨、中國大陸零疫情政策和中美科技戰造成的壓力。

8月份,新加坡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削減了可支配收入,因此7月份出口訂單同比下降。

亞太經濟學家Cochrane 也提到:「近期的下降來自歐洲和北美的經濟表現,德國的工業生產已經在下降,整個地區都很疲軟。北美在短期內看起來更好,但利率上升可能會導致經濟至少在短時間內陷入衰退」。

Ma也表示,烏克蘭戰爭損害了歐洲的需求,提高了能源價格並阻礙了交通運輸。

香港匯豐全球研究部,首席亞洲經濟學家Frederic Neumann則表示:「儘管仍有一些優勢,例如對與 5G 或電動汽車相關的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歐洲、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增長步履蹣跚,未來幾個月亞洲的出口可能會大幅放緩」。

他補充說:「在全球範圍內,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產品的新訂單已經開始收縮,這反映了,在疫情流行期間,因遠程辦公設備的需求而高速增長後,不可避免的回縮」。(記者/莊閔棻)

延伸閱讀:中國手機市場低迷  iPhone 14仍熱銷缺貨

調查發現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工廠發展停滯

參考資料: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瀏覽 62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