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科技大事回顧】晶片  全球核心技術爭奪戰

編譯/李寓心

隨著2019年爆發疫情後,造成已經出現晶片短缺的狀況加劇,甚至引發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危機,不僅重創汽車產業和電子消費產業,今年各國更是爭相祭出補貼政策,吸引半導體公司進駐投資,成為影響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的關鍵因素。

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危機,不僅重創汽車產業和電子消費產業,各國更是爭相祭出補貼政策。示意圖/123RF
  • 歐盟:2月8日全球第一個宣布《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

歐盟委員會為解決半導體短缺問題,期望透過推動晶片法案,達到2030年至少能有20%的市占率,確保歐盟未來的技術主權,並宣布投資430億歐元(約1.4兆元),吸引全球晶片廠赴歐投資,雖然目前就英特爾(Intel)宣布有意在歐盟地區投資800億美元,但至今會員國對半導體設廠補助仍無法達成共識。

  • 美國:8月9日通過《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

美國總統拜登藉由晶片法案,提供527億美元的補貼政策,以創造就業機會和強化供應鏈,提高對抗中國的科技力,也是美國罕見的針對單一產業提供高額補貼措施。很快的在12月初台積電正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正式建廠,投資金額高達400億美元,並於2024年開始運行,以製造3奈米的晶片為目標。

  • 日本:投資台積電熊本縣廠,積極提高半導體能力

政府為重振晶片產業,補貼約30億美元,提供台積電於熊本縣設廠,為SONY和汽車零售商供應半導體,未來10年經濟效益可望達300億美元。加上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在2021年將半導體提升至「國家級戰略」產業後,今年11月METI宣布將與SONY、豐田、軟銀等公司共同成立名為「Rapidus」新晶片公司,投資5億美元,吸引美國IBM和ASML等大廠共同合作研發,目標是在2027年以前生產2奈米晶片,因應日本製造人工智慧領域所需的晶片。

  • 中國:晶片進口呈下降趨勢,

自2021年美中關係的緊張局勢,中國的晶片進口數量猛增,但年9月竟下降至12.4%,根據統計表示,因疫情政策影響,消費力降低,導致中國許多晶片業者已經撐不住,僅8個月倒閉的晶片公司就高達3,470家。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於10月初針對中國晶片頒發新禁令,禁止任何使用美國晶片的設備出口至中國,也禁止英偉達(NVIDIA)和AMD向中國出售人工智慧晶片。

12月初據報導指出,面對美國的制裁升級,中國正在制定一項超過1兆人民幣(約1400億美元)的晶片補助措施,為期5年,主要透過補貼和稅收抵免來支持國內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活動。在今年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更呼籲中國需在核心領域上打贏這場戰役,科技一詞提及近40次,也顯示出中國對科技業徹底的改革,未來可能將有更多以國家主導的支出和干預來應對美國制裁。

  • 臺灣:掌握美中科技對決的所有籌碼

身為全球晶片龍頭的台積電(TSMC),面對全球的補貼競逐局勢,2022年除了Apple成為台積電第一個採用M2技術的MacBook Pro系列3奈米技術的客戶,在全球市場份額也從53%增長至56%,擁有全球60%以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能力,不僅美國依賴台積電,中國也不例外。相反的,台積電主要收入有65%皆來自北美。雖然今年成功赴美設廠,獲得美國政府和民間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但在美中關係的競逐下,將全球科技供應鏈分成兩大陣營,台積電明顯的選擇了一邊,未來台積電須面對的,還是在於如何持續提升技術,保持領先全球的晶片技術。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EuroparlAnalytics India MagazineReutersThe White HouseTechmonitorReutersEastasiaforumBBC

瀏覽 1,05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