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通過,對台灣半導體業有什麼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 8 月 9 日將簽署《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這項法案於七月底在美國眾議院以 243 對 187 票通過,高達 2800 億美元的補貼法案,其中 527 億美元將作為直接的財政補助,提供給在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商,包括在美國設廠的外資企業。而法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以此限制中國的半導體企業發展,受補助的企業在十年內將不能投資中國或其他對美國不友善的企業。

日前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亞洲和台灣,並與台積電董事長會面談及晶片問題,也都備受關注。究竟晶片法案是否有利台灣半導體廠商?是否有望解決業界目前最關心的產能問題?

晶圓經過測試、裁切後,會成為晶片半成品。(圖/123RF)

首先,許多國家都希望吸引晶片巨頭來設廠,但先進設施與機器等成本高昂,也十分仰賴政府的補助或獎勵措施,從法案的補助金額 527 億來看,對於市占率低的美國本土半導體廠商有助於直接降低生產成本,但對照台積電高達 400 億的資本支出,金額並不高,顯現先進製程的部分難以從中受惠。

因此對於台積電來說處於中美夾縫之間,更多存在政治與戰略的考量。不過美國能因此法案重振本土半導體業嗎?這部分除了補助金額不夠大,也需要考量到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分工,由於高度仰賴人力資源,晶圓代工的重鎮在亞洲國家,所以要靠法案重振產業的空間仍然有限。

即便晶片法案通過,半導體業還是要歷經目前的庫存調整期。不僅台積電表示需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緩解,輝達 (NVIDIA)也因為受到供應鏈中斷影響,初步財報數字不佳而在 8 日早盤下跌 8%;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也在 9 日給出財測下調,反映消費者對電腦與手機的需求下降。

身在台灣,半導體業被視為護國神山,更需要了解科技產業背後的供應鏈與地緣政治議題。台積電在保持技術領先下,中國的半導體業也迅速發展中,在市場與人才上成為日益受關注的國安議題。除此之外,不少供應鏈企業已經選擇海外佈局,為多方協作聯盟以避免政治勢力的干預,這些都是值得關注且持續發展中的趨勢!(作者/Vanessa)

瀏覽 1,70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