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EMI全英課程|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教授兼系主任、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

近幾年來,由於臺灣政府在推動2030 雙語國家政策(Bilingual 2030)。此政策希望臺灣從國民教育到高等教育,逐年逐步提高英語於教學中之使用比例。期望能以英語作為臺灣之主要教學語言。因此,臺灣各大專校院紛紛在推動全英語教學(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簡稱EMI)。

嚴謹的全英語教學必須包含以下三個條件:(a)在英語非母語的地區授課、(b)主要以英語為「教學工具(educational tools)」以及(c)教授專業學科,例如:靜力學(Statics)、動力學(Dynamics)、材料力學(Mechanics of materials)、書報討論(II)(Seminar II)或科技論文寫作(Technical thesis writing)……等等。

筆者於博士班就讀期間,曾經修過一門EMI全英語教學課程,該課程之授課老師以英文寫板書,解釋也是用英文來詮釋。憑良心講,那一個科目於課堂上,光是抄英文板書就非常痛苦,加上後學之英文聽力又並非常靈光。因此,於課堂上,能夠吸收多少就盡量吸收,剩下不懂的,僅能利用回家苦讀來彌補。當時還是博士班的我,僅會怪自己程度不好,而不會責怪授課教師不好,因為該老師於課堂上是很認真教學地。

由於臺灣正受到少子化之衝擊,因此各大專校院均陸續招收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以彌補少子化產生之衝擊。所以,各大專校院之EMI全英語教學也自然地隨之增加。英語是國際語言,所以老師與學生與來自不同國家國際學生之交流,均會以英語為主。

明志科技大學國際學生。(圖片來源:明志科技大學)

因此,以英語作為臺灣主流教學語言也是一件好事。於全球各地之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中,臺灣學生能夠提早於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跨文化(cross-cultural)的環境中學習,EMI全英語教學課程將有助於培養臺灣學生於英語之聽、說、讀以及寫的能力以及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能力,同時也是替臺灣學生未來於全球化就業做最好的熱身。

個人淺見,筆者認為如原本課程要改以EMI全英語教學,一定要重視該課程之「教學成效(teaching effectiveness」。因為,以EMI全英語教學中也存在一些挑戰,例如:授課教師對於該課程充分具備以英語來表達能力,而且授課教師必須要接受相關專業之培訓課程並通過認證考試。此外,修習此課程的學生也要注意對於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之理解能力。

因此,授課教師對於該課程之教材(course materials)以及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都必需同時調整,調整到至少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於課堂上理解授課內容以及吸收到專業知識 (professional knowledge),於課堂上並且能夠與授課老師以簡單的英文進行討論以及互動。唯有如此,以EMI全英語教學才有意義。

瀏覽 47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