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追蹤頭前溪川廢變化 清華大學科學透析水質底泥
記者鄧君/新竹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長期關注頭前溪流域的生態環境、水質情況以及沿線聚落的發展。為響應聯合國提出的「淡水挑戰(Freshwater Challenge):全球動員恢復淡水生態系統」倡議,清華大學攜手第二河川局、新竹市政府、富邦人壽以及當地公民團體,推動產官學研跨領域合作,共同發表《頭前溪流域行動宣言》,並簽署頭前溪認養文件,承諾投入資源,致力於創造永續環境。
清華大學6/5世界環境日宣布與富邦人壽啟動產學合作,舉辦「水清木華·永續頭前溪」論壇,致力運用清華大學研發的AI影像辨識技術與底泥監測技術。在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新竹市副市長蔡麗清、富邦人壽副總經理李忠、荒野保護協會與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等產官學NGO代表共同見證下,完成頭前溪舊港島區段的認養儀式。
富邦人壽副總經理李忠表示,大新竹地區超過九成供水仰賴頭前溪供應,但頭前溪上游卻堆滿超過136萬公升垃圾破壞水質生態,可能危害民眾健康。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公布「2022年新竹頭前溪川廢快篩調查報告」,報告發現:頭前溪的垃圾汙染以塑膠製品占八成最多,而高達80%的垃圾集中在10%的河段中。
李忠指出,從河川廢棄物主要為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用品可見人類生活造成嚴重汙染,凸顯應擴大推廣河川保育、日常減塑等觀念的重要性,很高興能延續去年於清大舉辦「與新竹河好,讓頭前溪Stay Young」青年論壇的合作默契,於今年進一步串聯USR與ESG力量,攜手校園師生、在地同仁發起更多元的守護頭前溪行動。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今天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清華舉行「水清木華.永續頭前溪」活動特別有意義。數千年來,河川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我們的水源不健康,將對周邊人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清華一直很重視永續環境,也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運用最新研發的科技,來協助維護頭前溪生態。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指出,過去我們主要依賴人工智慧來解決產業問題,然而AI也能夠對環境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現今,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已能準確監測許多河川的變化。為了持續追蹤頭前溪川廢的分布、數量、種類等污染數據,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劉月梅與黃能富教授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利用清華大學在AI領域的專長,解決環保團體和地方政府在川廢監測所面臨的人力不足問題。
負責執行此計畫的清大區域創新中心陳俊銘博士表示,未來AI監測影像將設置在竹縣竹林大橋旁,各有2支監測影像分向兩邊不同方向,而在氣象報告大雨或暴雨前後,將出動無人機拍攝,以瞭解大雨過後,垃圾分佈情形。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和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暨所長周秀專則關注化學物排放和地下水抽取等問題,強調積極改善水質和底泥汙染至關重要。周秀專教授表示,在表面可見的川廢垃圾之外,無形污染的長期排放與沉澱,已經對河川底泥產生化學成分的積累污染物,對水質和土壤產生污染,且這些無形的危害因子極可能通過層層生物鏈、由飲水與食物回到人體體內。研究數據還指出,底泥萃取物有害於身體器官各項功能,包含肝臟代謝機制和生殖細胞的機能衰退與死亡。
2023年3月23日,世界水資源日,為因應氣候變遷、緩和自然災害影響,及確保永續水環境等願景,聯合國召開國際水資源大會,會中正式提出「淡水挑戰(Freshwater Challenge):全球動員恢復淡水生態系統」,期望到2030年為期,全球各國能將恢復淡水環境列為首要任務。面對刻不容緩的水環境議題,尤其是對於「新竹母親河:頭前溪」這個哺育無數學子的水源,清華大學也響應「淡水挑戰」,以社會實踐的方式從下而上提出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永續長戴念華帶領宣讀《頭前溪流域行動宣言》,希望以守護環境、改善水質、擴大參與、永續教育等四大策略,發揮清華大學在科技和科學領域的專長,改善頭前溪中化學廢棄物和垃圾傾倒所造成的水質污染。
除了搭建跨領域的交流平台,促進頭前溪保育對策持續優化,今年國立清華大學與富邦人壽也與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合作,簽署備忘錄認養頭前溪舊港島區段,後續預計結合志工培訓、川廢巡守、淨溪行動、水質監測、底泥監測等行動,放大在地源水關懷影響力,並結合富邦人壽的保險本業精神,深入新竹縣市偏鄉國中小學,紮根環境永續觀念及推廣金融保險知識,產學合作實現環境、社會、經濟共好,落實大新竹區域「水清木華」的願景。
瀏覽 6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