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畢業年限過長原因及解決辦法之我見

圖片來源:freepik

作者:向性一(國立成功大學 資源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根據報導近年來台灣博士班之休學率已高達 21.9%,等於每 5 位博士生就有 1 人休學,流失率因研究領域而異。2020 年統計休學率最高的領域是建築與城市規劃(32.9%)、工程(31.1%)和農業與林業(29.5%)。休學率最低的領域是人文藝術(10.3%)、社會科學(12.5%)和教育(13.6%)。此外台灣的博士生畢業年限相對較長(6-7年),甚至比美國、日本等科技先進國家(4-5 年)都要長。台灣學生考慮繼續升學時相當重視「CP值」,若學習方向不能與就業取向結合,或休業年限過長時,就可能使其就讀博士班之意願降低,而已入學者則會「停損」辦理休學。理工科博士生是國家高科技發展及競爭力的主要來源。

博士生畢業年限過長意味著高等教育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問題,這不僅會降低學生就讀博士班之意願、降低高等教育體系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而且也會影響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此外畢業年限過長不僅對博士生的學術發展和成就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對他們的生活和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例如延長了專業學習時間,增加了經濟負擔,減少了就業機會等。因此,研究和解決博士生畢業年限過長之問題,對提升學生就讀博士班之意願及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台灣,許多頂尖大學博士班的畢業制度設計上容易造成畢業年限拉長的情況。以下是可能的因素:

博士候選人資格評審標準過高

台灣一些頂尖大學的博士班對於博士候選人的要求非常嚴格,例如博士生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內完成必要之學分,並通過資格考及博士計畫書口試(proposal defense ) 後,方可晉升為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之後還必須在畢業前發表一定數量(2-4篇)及質量(高影響因子)的 SCI 學術論文、達到特定的英文能力標準等,這樣的標準可能會讓部分學生花費過長的時間來達到資格評審的標準。但由於現在知名之學術期刊之同儕審查時間過長(常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或過於嚴格,需要反覆修改,使得許多博士生為了等刊登 SCI 學術論文,必須延長休業年限甚至休學。

指導教授的指導方式和時間不足

由於台灣對於教授之要求較全面,需要同時兼顧教學、研究、服務,或者同時指導太多的研究生,使得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學生,因此採取「放養」管理方法,不能有效指導學生。此外指導教授由於參與許多產學合作計畫,同時讓學生做基礎研究並幫產業界解決實務課題,導致學生精力分散,有很大一部分實驗結果不能發表高品質之學術期刊或寫進學位論文中。並且一些教授為了發表高影響因子之 SCI 論文以便申請學術獎勵,卡著學生,不讓他們發表論文,也不讓他們按時畢業。或是指導方式不當,導致學生研究進度緩慢。

政府及大學在高等教育之投資不夠

攻讀博士從事創新研究,需要在某專業領域之人類知識邊界上有所突破,本來就是困難的,需要使用昂貴之原料或較精密之設備做實驗或分析,而且實驗順利程度很難預料。但政府在高教之投資太少,有一數據可以說明此現象,2020 年臺大的預算是 213 億臺幣,東京大學是 618 億臺幣,而北京清華大學的預算是 1300 億臺幣,相差約 3-6 倍之多。這使得許多需花費較多之研究沒有足夠之經費之支持,有些實驗無法進行,或者需要排很長的時間才能使用到公共測試平台的儀器。這些均會使得博士生之研究進展受到延宕,導致休業年限增長。

博士班獎學金較低

美國前 30 頂尖大學幾乎只收博士班學生,並且一律提供全額(學費+生活費)獎學金,歐洲多國也由政府提供全額博士班獎學金,新加坡也提供每位博士生 3 年全額博士班獎學金(每月約 5-7 萬元台幣)。雖然國科會目前已透過「博士卓越提升計畫試辦方案」,提供每月4萬元之獎學金,但每年全國獎勵名額僅為 300 名,而光四所頂尖大學每年就約有 10,000 名在學博士生,顯然僧多粥少,不易申請到。而與產業界相比,台灣理工科博士生的薪酬待遇普遍較低,生活費用和學費支出較高,加上畢業年限過長,對博士生的經濟壓力相對也增加,可能讓他們選擇兼職,這種「有一搭沒一搭」的研究模式和時間掣肘,就構成延期畢業的客觀原因,甚至只好放棄博士學位的追求。

博士生素質較低

受到「同儕與媒體影響」,近年博士班之報考率下降,甚至許多研究所博士班報考人數掛零的現象,這也造成博士生素質較低,學術基礎不好,其實不是非常適合讀博士,但是因為報考人數少而被錄取,因此需花費較多之時間補足不足之學術基礎與理論,才能開始進行論文設計與研究,研究進度拖延。

博士生畢業年限過長的問題是需要重視和解決的議題,這涉及到政府、學校和學生的多方面努力。通過對博士生畢業年限過長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提出適當之解決方案,更好地促進台灣博士教育的發展,提高台灣博士教育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以下是可能之解決方案:

首先可調查每個系所平均博士生之平均畢業年限,若畢業年限過長,可重新評估博士候選人的資格評審標準,對現行的博士候選人資格評審標準進行重新檢視,評估現有的標準是否適當、公正、合理,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以減少畢業年限拉長的情況。例如美國芝加哥大學於 2014 年宣布,從該年秋季開始對博士候選人的資格評審標準進行調整,取消了必須完成固定學分數和通過資格考試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可以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研究方向來達到博士學位的要求。另外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於 2019 年亦宣布,取消了博士畢業時必須發表高影響因子 SCI 論文的要求,而是鼓勵學生發表能夠對他們研究領域做出貢獻的高質量論文。

近日頂尖大學化學系之系主任聯名呼籲政府可考慮每位博士生每月發給 4 萬為期四年,總共每年只需NT$50億(以每人$50 萬估計)。認為目前政府的財政規劃而言,此一金額其實不大,但所收之成效必將立竿見影,應可促進學生繼續就讀博士班,進而使博士生之素質提高,修業年限縮短,大幅提升國家科技之競爭力。

加強教授的指導能力:提供相關的培訓課程及工作坊,協助建立不同領域指導博士生之正確工作流程,讓教授了解如何可以更好且有效率的指導研究生。並確保教授遵循制度,經常與學生會面,及時了解學生的研究進度,指導學生撰寫學位論文,建立鼓勵制度鼓勵學生積極發表研究成果。提供專業的教育諮詢、職涯規劃諮詢和學術寫作指導等,以提高教授的指導能力和學生的研究品質。

瀏覽 1,50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