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奈米科技重大突破 成大葉晨聖教授團隊研發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

記者鄧君/新竹報導

奈米科技是21世紀的新希望,成功大學化學系葉晨聖教授團隊研發的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藉由放電細菌膜包覆進而增強上轉換粒子的螢光機制,讓複合奈米粒子如同「凝聚超強的螢光元氣彈」可以用來進行細胞螢光影像,提高疾病偵測技術的靈敏度,使早期疾病無所遁逃,更獲得國際頂尖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刊登,也讓世界見證到台灣奈米科技的重大突破。

成大葉晨聖教授(右)與王柳鈞博士(左)的技術成果未來將應用在疾病偵測與治療追蹤,成為奈米醫材的新利器。(圖/國研院提供)

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葉晨聖教授與田弘康助理教授、高醫化學系李偉鵬助理教授合作克服以往的實驗框架,製造出含稀土元素NaYF4:Yb,Er約60奈米大小的上轉換材料,該技術在相同激發光條件與材料濃度下,用螢光光譜儀進行測量,發現包覆細菌膜後的螢光強度較包覆前提高了4倍,是全球首創可以使用細菌的膜增強上轉換奈米粒子放光強度的新世代方法。

成大研發的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就像是點亮癌細胞的發光器, 讓癌症無所遁逃。(圖/國研院提供)

葉晨聖教授與王柳鈞博士(論文第一作者)表示,研究團隊首創的「奈米級螢光元氣彈」,就是能將低能量光(如近紅外光)轉換成高能量光(如可見光);如同「波長轉換器」的作用一樣,以低能量光照射生物組織,然後轉換成高能量光,如此可以避免將高能量光直接照射生物組織而傷害到生物組織,也因此技術更能廣泛應用在疾病偵測與治療追踨。

葉晨聖指出,該技術就像是點亮癌細胞的發光器,在癌細胞量很低時,就可以被檢測出來,成為奈米醫材的新利器。目前研究團隊已同步申請美國臨時案(申請證號63/649962)、與美國及台灣專利,並朝向產品化規劃,希望有一天讓奈米新醫材揚名國際,造福全人類。

國家衛生研究院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已有1,929萬人罹癌,超過1,000萬人死亡,連續41年位居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瀏覽 22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