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歐盟對化石產業的甲烷排放達成協議
自工業革命以來,甲烷已成為全球供暖的主要能源之一,占比約三分之一,主要來源包含化石燃料基礎設施、農場及垃圾掩埋場,其中,超過75%的甲烷排放來自石油與天然氣作業。此外,依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每年全球因燃燒、排放和甲烷洩漏而浪費超過26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降低甲烷對環境的污染影響,歐盟談判代表達成一項協議,減少27個歐盟國家能源部門甲烷氣體的排放,此為歐盟因應對氣候變化而採取的積極舉措,將有助於減少甲烷的浪費,同時促使更永續的能源生產與使用模式。
在新法規生效之前,該協議需要經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正式批准,包含制定煤、石油及天然氣的甲烷排放強度方法及允許燃料或能源生產過程中的最高甲烷排放值。
歐盟委員會表示,該協議要求業者提供甲烷排放的量化與測量結果,同時,強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進行檢測,降低甲烷從土地或土壤中釋放到大氣中的情況,以及禁止通風和燃燒所致的甲烷排放。另外,從2027年起,實施動力煤的通風限制,以減少或控制甲烷氣體釋放。
歐盟身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目前正「戰略性地運用其經濟實力,積極推動全球甲烷排放的降低」,對於該協議的提出,受到非營利組織歐洲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urope)的研究人員高度稱讚。歐盟也將這項協議範圍擴大至進口,認為這是邁向更環保方向的重要一步,顯示出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積極承諾。
目前,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國家先前已承諾在2030年前,將全球甲烷總排放量減少30%,反映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資料來源:
瀏覽 39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