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工程師也患「產後憂鬱」!醫師揭露1/4男性陷入低潮
文/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周伯翰醫師
35歲的陳先生是竹科工程師和妻子感情良好,並期待第一個孩子誕生。不過在小孩出生後,生活的現實壓力一一浮現:經濟負擔加重、育兒理念與妻子發生分歧、工作壓力未減反增。他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甚至對上班感到恐慌。最終前往身心科求診,經評估為憂鬱症,經過藥物治療及伴侶諮商,陳先生的狀況逐漸改善,夫妻關係也重回正軌。

產後憂鬱1/4新手爸爸都可能受影響
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表示,雖然「產後憂鬱」通常與女性相關,但男性也可能在伴侶生產後出現產後憂鬱症。研究顯示,大約 10% 的新手爸爸會在孩子出生後經歷憂鬱症狀,而這個比例在孩子出生第一年內可能會上升至 25%,顯示男性的心理健康同樣值得關注。
為什麼男性會有產後憂鬱?
- 壓力增加:新生兒的誕生帶來經濟壓力、照顧責任增加,讓新手爸爸感到焦慮或無助。
- 睡眠剝奪:夜晚哄睡、餵奶,長期缺乏睡眠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易怒,甚至影響腦部的正常運作。
- 角色轉變:從「丈夫」變成「父親」,可能會讓男性感到自我價值改變,產生失落感或自我懷疑。
- 伴侶關係的變化: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導致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變少,可能產生孤獨感或被忽視的感覺。
- 缺乏情感支持:男性在社會文化上較少表達情緒,導致壓力無法釋放,憂鬱症狀可能因此加劇。
延伸閱讀:憂鬱、恐慌吃藥10年都無解!醫揭「這類藥物」才是隱藏元兇
當心這些警訊!產後憂鬱7大常見症狀
周伯翰醫師解析,男性產後憂鬱的表現,可能與一般憂鬱症不同:
- 持續低落、易怒或焦慮
- 對原本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
- 對孩子缺乏連結感或不願與孩子互動
- 即使孩子已經入睡,仍難以入眠
- 容易感到疲憊、無助或絕望
- 濫用酒精或藥物
- 有逃避家庭責任的傾向,例如更投入工作或沈迷於某種活動
新手爸爸如何應對產後憂鬱?
- 尋求支持:與伴侶、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避免獨自承擔壓力。
- 調整期待:新手爸爸不需要完美,接受學習與適應的過程。
- 睡眠管理:與伴侶協調輪流照顧寶寶,確保雙方都有足夠的休息。
- 適當運動:運動有助於調節情緒,減少焦慮和壓力。
- 心理諮詢:如果憂鬱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夫妻感情,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產後憂鬱不只有媽媽會發生,許多男性也在默默承受壓力,卻因為社會刻板印象,選擇隱藏或忽視這個問題。周伯翰醫師也分享,當爸爸的旅程不該是孤軍奮戰。及早發現並尋求幫助,能讓爸爸更順利適應新角色,給予孩子和伴侶更好的愛與陪伴。
(本文已獲名日文化同意授權刊出)
瀏覽 92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