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整合東大、日商資源 打造桌上型化學工廠

記者/陳士勳

國科會為了加速產業、學術、研究等各界彼此間的合作創新,且將研發成果移轉至產業,近年來積極推動「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以「業界出題,學界解題」模式,而獲得補助的國立清華大學,更是攜手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與日商化工大廠大賽璐公司,共同打造桌上型化學工廠。

國科會工程處李志鵬處長(左六起)與日商大賽璐公司小河義美社長、清華大學高為元校長等人合影。圖片來源:國科會

國科會表示,清大獲補助後並成立「Daicel-Corporation–國立清華大學產學研究中心」,更與東大研究團隊、大賽璐公司,合作打造桌上型化學工廠,期盼未來將傳統化工廠設備縮小到約2公尺見方尺寸,比名片還小的玻璃晶片上,由成千上萬個微流體晶片將化學製程微型化,大幅縮減傳統廠房體積、製程時間、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挑戰化工產業的新世代綠色革命。

國科會指出,清大針對微流體新時代革新技術,安排東大微奈米流道玻璃製程的設備與團隊,全數移至清華大學的實驗室與在地師生共同研究外,清大聯合研發中心也開啟一系列國際合作,於3月13-14日與合作企業聯合舉辦新世代微流體化學技術論壇,邀請臺日美相關領域學者與會交流,並對外發表聯合開發的首座實驗工廠。

國科會觀察,新世代微流體化學技術日後可應用於半導體產業、精緻化工和生物醫學等產業,成為替代生產下一代高性能的化學品製程,研究團隊也將透過清大新創公司IMT Taiwan,推廣技術成果到臺灣中小型的化學工廠,再經與大賽璐、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合作,形成橫跨臺灣、日本、瑞典的大型產學研發團隊,將台灣淨零技術拓展至國際舞台。

瀏覽 56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