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頒學術研究獎 表揚166人、台師大獲獎創新高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國科會29日舉行「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頒發113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傑出研究獎」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共計166名學者獲獎。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感謝學者們對臺灣知識領域的提升,並勉勵學者做出更多對社會有貢獻的研究,不只獲得國科會獎勵,還能得到社會的感謝;另外,台師大今年有8位學者獲獎,創歷年新高。

國科會頒學術研究獎,共計表揚166人,其中台師大8名學者獲獎創新高。
國科會頒學術研究獎,共計表揚166人,其中台師大8名學者獲獎創新高。(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指出,此次頒發113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39位、「傑出研究獎」82位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獎」45位;本屆得獎人的研究領域具多元性及豐富性,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結合,在基礎理論、前瞻應用領域均有不凡的表現。

延伸閱讀:吳誠文參加2025臺灣半導體產學論壇 再提國科會4大重點策略

吳誠文致詞時指出,過去一年來,國科會努力提升研究經費、國際合作機會,並承諾科技預算增加,基礎研究的預算絕對也會增加;另外,因應科技研究人才隨少子化減少,除了確保頂尖前瞻創新的研究工作之外,也鼓勵技職體系、私立大學教師,只要願意做研究,都願意支持,有爭取預算支持所有願意從事研究的學者。

吳誠文提到,國科會學術研究獎項有3種,「傑出特約研究員」是最資深、貢獻最多的學者,感謝長期耕耘、獲獎後還願意繼續努力的學者;「傑出研究獎」分為以突破科學問題為主的「基礎研究類」,以及對社會、環境等實務面有重要貢獻的「應用研究類」兩類;還有「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鼓勵有潛力的年輕學者,期待有朝一日不只能培養出本土諾貝爾獎得主,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學術成就,也能著重實務型、產學合作,藉由學者的研究,帶領半導體、AI、太空科技、海洋探索等各種領域的產業往前衝。

今年獲獎的成果包括創新土木建築耐震工程技術,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造亞洲第一的到院前救護系統,構築緊急醫療救護的社會安全網;以哲學角度闡述AI,為機器倫理學的發展提供嶄新研究視角等等。其中東海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嘉修開發微藻負碳技術,吸收廢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並由細菌分解有機物以改善水質,降低廢水處理成本,獲得「傑出特約研究員」。

另外,台師大今年有8位學者獲獎,分別是「傑出特約研究員」2位(副校長宋曜廷及研發長許瑛玿)、「傑出研究獎」2位,以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獎」4位,創歷年新高。

台師大研發長許瑛玿說,今年比較特別是「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有4位學者獲獎,比往年要多,由於該獎是獎勵42歲以下的年輕學者,台師大對於年輕學者的培育與支持共有3大方向,給予跨國合作經費補助、彈性薪資、協助爭取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讓學者可以獲得獎補助。

瀏覽 14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