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人文不須取捨!葉丙成曝教育部擬推跨領域學士

記者/李琦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3日舉辦「AI與人文的取捨:台灣高教的未來與挑戰」,討論AI時代下大學人才培育的策略與方向、關注AI浪潮下人文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教育部次長葉丙成與會談及年輕人跨域學習與探索能力的重要性,並透露教育部正邀請幾所大學推出跨領域學士,讓學生在校修完4~5個輔系、學程後,可以拿到跨領域學士證書,滿足業界需求,希望在113學年第2學期就有幾家指標型大學能開始推動。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3日表示,教育部擬推跨領域學士學位,最快113學年下學期實施。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3日表示,教育部擬推跨領域學士學位,最快113學年下學期實施。(圖/記者李琦瑋 攝)

葉丙成:AI與人文不須取捨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現今世代瞬息萬變,大學該如何平衡AI技術與人文教育之間的取捨?又該如何培育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特別舉辦「AI與人文的取捨:台灣高教的未來與挑戰」論壇,第一部分聚焦於AI時代下大學人才培育的策略與方向,探討如何在迅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中,培養出具備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學生;第二部分則關注AI浪潮下人文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反思人文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除了匯聚學術界、產業界及政策制定者的專家,也找來2位陽明交大學生,分享教育接受者、年輕世代怎麼看待該議題。

延伸閱讀:教育部成立大專院校AI學程聯盟 25校加入、開4大跨校學程

葉丙成指出,自己從台大創業,待在業界多年,發現產業需求並非只要AI不要人文,而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學會AI工具,應用在百工百業,以及掌握應用上的數據資料,才是目前AI領域最缺的人才。

他認為,現今世界變化快速,許多工作即將消失,最重要是培養下一代年輕人「自主學習的能力」,未來不管遇到什麼新技術、新領域,都能有好奇心、願意去學習,這也是跨領域學習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因此108課綱才會有許多多元選修,盼幫台灣培育出終身學習者。

教育部擬推跨領域學士 最快113學年第2學期實施

葉丙成提到,業界老闆喜歡跨領域專長的人才,國外頂尖大學如柏克萊大學都有推出「跨領域學士」,這是台灣學制還未出現過的學士學位,過去僅有輔系、雙主修等,教育部正在和陽明交大、大、台師大、成大等學校討論,盼設置「跨領域學士」,當學生修完4~5個輔系、學程後,拿到的畢業證書就會加以標註,業界一看就知道學生跨了哪些領域。

葉丙成表示,「跨領域學士」必須透過學校校務會議、學生會議討論,還需要一些時間凝聚師生共,因此113學年第1學期,會先透過幾個學校去做校內溝通,希望第2學期就有幾家指標型大學能開始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接下來教育部會成立專案辦公室,協助各大學修改校內法規制度,讓學校敢推動新制,盼在學期中就能對外宣布,新學期有哪些大學的「跨領域學士學位」會上路。

葉丙成說明,「跨領域學士」有點像是4個輔系的概念,也許學生想修AI學分學程,又對經濟、心理、文學等領域想要了解,就可以探索各領域,學分修完後,可以選擇要拿原本科系的畢業證書,或是跨領域學士的畢業證書;過去學生大多是主修配上一個輔系,對應於現在需求,太少了,但又怕學生跨太多領域會變成「沾醬油」,目前覺得4個領域是較剛好的規模,但也不想訂死,會給學校更多空間,有學校提議希望一個大的學程搭配兩個小領域,目前都還在和大學溝通討論中。

培養學生與AI協同合作能力

陽明交大研究員、微軟大中華物聯網總經理林孟洲認為,應培養學生與AI協同合作的關鍵能力,包括邏輯思維、判斷能力與整合能力。學校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確保學生畢業後能立即適應市場,甚至引領市場變革;學校也應提出具體AI化教育轉型建議,包括增設AI相關使用、工具、模型等課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引入或開發適當的AI工具和評量方法來輔助教學及學生學習。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5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