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 人才需求變革要往「好」的方向走
特約媒體/壹哥的科技生活
AI 人工智慧已經是 2023 年最重要的關鍵字,透過 AI 可以幫助人們完成許多複雜的動作,任何企業發展也都跟 AI 脫離不了關係,提及 AI 人才,雷亞遊戲技術長鐘志遠認為,人們使用 AI 在未來就像喝水一樣自然,東海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楊朝棟也說明學校會鼓勵學生們善用AI,這沒有「回頭路」可走。
談及 AI 人才發展,雷亞遊戲技術長鐘志遠表示,身處 AI 時代中,不願意接受變化、或者始終無法落在「好」的範圍的人,有可能最終會喪失競爭力,這裡指的「好」,意思是擁抱 AI、願意嘗試使用 AI 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他舉 20~30 年前電腦盛行時期為例,當時的新進員工會考打字跟拼音,甚至有些公司會考打字速度。而如今,打字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能力一樣,在夠久的將來,AI 最終會融入在社會當中,最後可能跟喝水一樣,就是每個人的「日常」,那麼當然公司在判定選用人才的方式與標準,也就不會跟過去一樣。
以雷亞遊戲來說,目前內部正持續觀望所謂生成式AI 對整個遊戲產業造成怎麼樣的影響。未來在人才的需求上,具備 AI 常識、技術與經驗將會變成是一個基本要求,他認為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演變。
除了 AI,企業上雲是各大產業投入數位轉型的關鍵需求,建立數位韌性則是營運得以不間斷的要素。像是東海大學近年來積極導入 Google Cloud 雲端和 AI 技術在校務和教學領域的應用,以加速數位轉型並朝智慧永續校園邁進。
例如 Compute Engine 能夠快速地應對高峰期的校務流量需求;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應用平台也能協助東海大學進行機房節能省電和主機集中化管理,邁向凈零排放目標。此外,東海大學也加入「雲端人才搖籃計畫」,並協助院校導入 GCP 平台,完善雲端教育環境,致力成為台灣中部數位人才孵化基地。
在人才培育上,從 2020 年開始, Google 在台灣推出免費的「Google 大學交流計畫」,透過博士培育計畫、探索電腦科學計畫、學生研究者計畫、國際會議差旅補助等四種形式,提供台灣所有大學的學生與學者多元的資源。針對學者,Google 則推出研究獎助金、研究學者計畫、客座學者計畫、多元研究計畫、Google Cloud 教育解決方案、Google Cloud 抵免額,以及研討會贊助等七種方案,協助台灣學界深化研究、連結全球業界人脈。
Google 多年來也透過學生開發者社群、 硬體產品衝刺營和雲端人才搖籃計畫等三項計畫,分別在軟體、硬體和雲端技術領域,提供學生接軌企業所需要的實務知識和技能,促進逾 40 所大專院校的產學合作,累積協助超過 4 千名未來科技人才建立投入科技職場所需的能力與信心。
談到 AI 人才培育與制度上的變革,東海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楊朝棟引述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所說:「AI不是比賽,AI 是要做對的事。」教育是百年大業,楊朝棟認為,學校不是比會賺錢、誰比較快的行業。不過現在因為生成式AI的誕生,學生正面臨的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新型態,這是學校的責任。
面對 AI,他直言:「已經不會有回頭路了!」為了幫助老師們認知生成式AI,學校已經規劃多次教職員相關教育訓練,有些老師也正在考慮讓學生嘗試用生成式AI做一些作業。而學校的責任就是讓學生走正確的路,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AI 而不是禁止,因為最後進了職場還是需要 AI;同時他也半開玩笑的提醒學生們要「善用AI」,不要「用錯地方」,就算使用 AI 來寫畢業論文,現在的比對系統也能夠過 AI 比對抄襲,同時也會比對是否有沒有使用 AI 工具。
瀏覽 36,56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