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推薦影集<串流王者The Playlist>,解析 Spotify 創業故事的三個視角

法務角度-將理想化為能落地的商業模式

〈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提到音樂產業之所以難切入,就是因為難以找到好的商業模式,說服唱片公司願意將版權授予平台方,也因如此,當時的海盜灣網站就因站內幾乎都是盜版資源,故被華納、環球等多家公司告上法庭和賠款。

而對 Spotify 這樣希望用戶都能在平台免費聽音樂的商業模式,自然也不受唱片公司的青睞,為此就需要專業的法務去和各大唱片公司進行談判。

〈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第三集主要就是闡述 Spotify 法務,如何與理想主義的創辦團隊和保守主義的唱片公司協商,最終找到兩邊都可以接受的營利模式。

影集中,法務一方面嘗試和版權公司溝通,說服他們時代已經轉變,音樂數位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在盜版滿天飛的社會中,應嘗試和 Spotify 一同尋找合法且互利的方針。

另一方面,也不斷與 Spotify 內部溝通,嘗試提更可運營的商業模式,但又不違反希望用戶都能免費聽音樂的初衷,也因此最後衍生出來的,就是 “ Spotify premium ”,針對付費用戶提供進階服務,讓他們建立自己的歌單,產生更專屬、客製體驗,從而願意付費。

因此在〈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該集最後,華納等公司紛紛相信 Spotify 的潛力和服務,並同意將旗下唱片版權授予給 Spotify ,再從其營收分潤;而對 Spotify 則可在仍保留不對用戶收費的初衷,額外有更多的盈利來源。

公司法務,理想與現實間的權衡者。
讓理想得以落地的幕後功臣。

華納角度-新與舊的妥協與再造

前兩位的角度,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創業故事,是如何改變時代並化為實際的過程。

但從華納這些音樂公司角度,音樂數位化的到來,
恐怕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不會醒來的惡夢。

數位化來臨前,環球、索尼、華納三大音樂集團,幾乎壟斷整個音樂產業的版權管理和錄音市場;然而當數位化到來後,人們開始在網路聽盜版音樂,而不願購買唱片支持;另一方面,創作歌手也不再需藉助三大集團的體系化發行力量和簽約合作,而能自己獨立在串流媒體、平台發布,因此讓其營收大受打擊。

〈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中,瑞典的華納音樂就首當其衝,當地的海盜灣服務籠絡當地多數的用戶,使其營收不斷下降,甚至得聽從母公司指示開始裁員,才能勉強生存,針對這種狀況,音樂公司內大約可分成兩派。

  • 保守派:
    認為這些狀況都來自於提供盜版音樂的平台網站,如海盜灣,思索著他們就是一群掠奪者,不尊重音樂市場所有付出努力的工作者,只想免費聽盜版音樂,因此只要將他們起訴,並訴求法律保障,即可讓公司恢復以前榮景。
  • 革新派:
    認為數位化已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因此需與提供這些音樂的網站平台,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因應時局進行改變。

劇中這些音樂巨獸在協商討論中,終於了解 Spotify 希望可以得到合法的音樂版權,並採用”串流”這個劃時代服務,基於這樣願景,成功打動瑞典華納和環球,讓他們相信這會是未來人們傾聽音樂的主要方式。

〈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中的最後,各大唱片公司皆願意提供合法版權給 Spotify ,進而與對方商討後續可行的商業模式和利潤分配,成功在音樂數位化情況下,找到另種的生存模式。

科技加速器小啟發

此影集尤其推薦給對新創、創業有興趣的朋友,看完〈串流王者 The Playlist〉後,會發現創業最難的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要怎麼處理好「人」,如何讓團隊成員相信組織的願景、讓投資人願意支持、讓用戶願意接受新的概念。

另一個有趣的是,由於影集是從不同角色視角出發,會發覺其實每人都很用心、盡責地做好自己職務,但在他人視角中,同樣的行為卻可能變個味:竭盡所能取得版權的法務,是工程師眼裡背叛團隊精神的惡徒;將串流平台落地的創辦人,卻是創作者心中的壟斷資本家。

沒有人想當壞人,但只要用心活著
就有可能不知不覺成為他人心中的惡棍


透過按愛心,讓我知道你的觀後感吧!
若喜歡我的「科技X影評」相關文章,請記得下方幫我按愛心,會更常寫的!
若有任何建議或想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討論總是進步的原動力。 也要記得「追蹤」此帳號

本文由 Eddy 的科技加速器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1,75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上一頁 1 2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