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投資大戰》:中美角力下的晶片混局,誰能搶得先機?

〔美國重回歸〕

雖說制裁發揮強效,但美國半導體發展同樣有其隱憂。最基本的問題便是缺乏本土晶片的製造能量。比如書中提到,iPhone 的記憶體和晶圓代工零組件幾乎都得向韓國與台灣採購。

前谷歌執行長,現任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艾利克.施密特就曾針對晶片生產過度依賴台灣的問題提出警告。因此對美國來說,當務之急便是要建立自己的「晶片生產基地」。

為解決這問題,美國也推行許多政策。像促進晶片生產的《美國晶片法》,就對半導體設備和生產設施提供大量補助。另外像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也屬於這個戰略下的一環。

總得來說,美國的戰略大目標就是希望打造一個完整半導體製程供應鏈(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建立健全的產業生態。

〔去全球化時代〕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中美兩國都致力於將晶片生產「本土化」。這裡就必須提到一個近來的重要趨勢:去全球化

全球化曾蔚為主流,大家對這樣全球協力分工模式都已相當熟悉。半導體更是這樣跨國合作的經典產業。但一切隨著 COVID 疫情爆發有所轉變……

肺炎對世界的衝擊自不待言。各國在疫情中可說飽受供應鏈斷鏈之苦。大家意識到全球化的「脆弱性」,進而反思全球分工的問題,將製造鏈拉回本土。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就表示全球化的效率供應系統已成過去,未來區域化將會成為主流。

因此,在疫情與中美新冷戰的催化下,我們將迎向一個追求排他、自給自足的供應新世代。這場晶片大戰的未來依舊混沌。

疫情促發了反全球化(Fusion Medical Animation on Unsplash

【總結】

本書內容極為豐富,不但精準爬梳中美政經局勢,更清楚描述半導體產業的脈動。很佩服作者能將這些龐雜資訊統整地親民易懂。本文僅做簡單梳理,更多寶藏就給大家自己到書中探尋了。

硬要說缺點,大概如財報狗共同創辦人小鄭在推薦序所言:前瞻性內容較為不足。雖名為《半導體投資大戰》,但並沒有太多針對未來情勢發展的洞見分析,對投資者幫助有限。不過如果想投資半導體產業,這些基礎知識絕對有利無弊。如果想近一步投資相關產業,推薦可以去聽財報狗 Podcast,相當有料的。

總得來說,是相當優質的統整性書籍。只要吸收這些知識,對於判讀中美政經局勢和半導體相關新聞都會很有幫助。

【後記:台灣之我見】

身為半導體小奴工,在介紹那麼多書後終於聊到「本行」,覺得很開心(?)

平日大家可能只能從新聞了解中美貿易戰。但對很多狀況我們來說其實近在眼前。比如我同事就有遇過在中國在裝機到一半,被美國總部要求停止支援,禁止入廠的經驗。

作者在書中有特別強調韓國得把握機會成為半導體產業贏家,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身為台灣人,我當然更在乎台灣在這場亂局中的位置。

老實說我對台灣半導體「製造」是有信心的。雖常被酸奴又爆肝,但必須說,「奴」性還真是台灣半導體業的護城河。台積電的「十萬青年十萬肝」真的不是開玩笑,其他國家的人很難這樣任勞任怨地為公司付出(好像不是優點……)。

依我中國建廠的經驗,其品質實在欠佳,加上美國制裁,在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的狀況下,未來應該發展有限;至於美國,雖然凹到台積去亞利桑那建廠,但要在異地複製台積的「文化」大概不可能。未來先進製程的生產主力大概還是在台灣。中美兩國恐怕都難以取代台灣的特殊性。

在我看來,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鏈齊全,又具備人力優勢,勢必還是會在這亂局佔有關鍵席位。大家就一起幫輪班救台灣的工程們師們加油吧(笑)。

本文由 MaxJames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84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上一頁 1 2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