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們刷題刷起來 — CodeWars 刷題心得分享

圖文/Schaos

這一年來,一直斷斷續續的有在 CodeWars 上練習解題,也就是工程師俗稱的刷題啦;最近這幾個月玩的比較認真,終於達到了 1000 分的小目標,於是想稍微整理一下這陣子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CodeWars 是什麼?

CodeWars 就是一個類似 LeetCode 的程式練習網站,但結合了經驗值、等級、戰隊、排行榜等許多遊戲化的要素,讓你刷題不無聊。

與 LeetCode 的比較

刷題時最常被同事問到的就是這個。

同樣是刷題網站的兩者相比較起來,LeetCode 的題目來源主要是蒐集是各大科技公司的 面試題目;且 LeetCode 會在題目完成後,告知你提交的程式效能如何、使用的記憶體、運行時間贏過全部挑戰者中的多少百分比,是重視「演算法」、「資料結構」等基本功的練習平台。

而 CodeWars 則開放讓所有使用者自創題目,再由其他玩家協同開發各語言版本、提供 Test case、回報 issue 等等,自成一個小社群;並在通過測試、提交答案之後,就能查看別人提交的程式碼,除了給予評論、點讚等社交互動外,也能藉由理解別人的程式來再次釐清自己的想法、看到自己的盲點。

對我來說,LeetCode 比較正規、嚴肅,如果有要去大公司面試,好像真的要把上面的經典題目刷過一輪比較保險;CodeWars 相對 LeetCode 就多元有趣了不少,挑戰不同領域會遇到的實際題目,下班、周末沒事來刷個一兩題當遊戲也是很棒的練習,於是我就在這邊一直玩下去了 XD

印象深刻的題目

好啦我知道前面字太多了,該來點程式了;我平常練習時會把大部分的解題過程都丟在 這裡,想參考我玩過的題目可以去逛逛。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Linus Torvalds

Connect Four

原始題目連結

相信大家多少都玩過 四連環 這款經典的益智對戰遊戲;這題要實作出四連環的獲勝者判斷機制,可以說是非常輕鬆且貼近生活的題目。

題目會給予一段資料陣列,內容就依序是參加者各別的下子位置,要求的輸出則是遊戲贏家;我的想法是要先設計遊戲機制的邏輯,也就是落子到棋盤的這部分,接著在每次落子時加上勝負判斷的機制。

// < 4 kyu > - Connect Four
// https://www.codewars.com/kata/connect-four-1

function whoIsWinner(input) {
  // 棋盤
  const grid = new Array(7).fill(0).map(() => [])
  let winner = 'Draw'  

  // 依序落子
  for (let i = 0; i < input.length; i++) {
    let [char, color] = input[i].split('_')
    let row = char.charCodeAt() - 65    
 // drop item
    grid[row].push(color)    
 // check winner
    if (i > 6 && check(row, color)) {
      winner = color
      break
    }
  }
  return winner  
  
  // 判斷勝負
  function check(i) {
    let j = grid[i].length - 1
    if (checkV() || checkH() || checkS() || checkRS())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垂直
    function checkV() {
      if (j > 2) {
        return grid[i][j] === grid[i][j - 1] && grid[i][j - 1] === grid[i][j - 2] && grid[i][j - 2] === grid[i][j - 3]
      }
      return false
    }    

  // 水平
    function checkH() {
      for (let k = 0; k < 4; k++) {
        if (
          grid[k][j] &&
          grid[k + 1][j] &&
          grid[k + 2][j] &&
          grid[k + 3][j] &&
          grid[k][j] === grid[k + 1][j] &&
          grid[k + 1][j] === grid[k + 2][j] &&
          grid[k + 2][j] === grid[k + 3][j]
        )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斜向 ↗
    function checkS() {
      for (let x = i - Math.min(i, j), y = j - Math.min(i, j); x < 4 && y < 3; x++, y++) {
        if (
          grid[x][y] &&
          grid[x + 1][y + 1] &&
          grid[x + 2][y + 2] &&
          grid[x + 3][y + 3] &&
          grid[x][y] === grid[x + 1][y + 1] &&
          grid[x + 1][y + 1] === grid[x + 2][y + 2] &&
          grid[x + 2][y + 2] === grid[x + 3][y + 3]
        )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反斜 ↖
    function checkRS() {
      for (let x = i + Math.min(6 - i, j), y = j - Math.min(6 - i, j); x > 2 && y < 3; x--, y++) {
        if (
          grid[x][y] &&
          grid[x - 1][y + 1] &&
          grid[x - 2][y + 2] &&
          grid[x - 3][y + 3] &&
          grid[x][y] === grid[x - 1][y + 1] &&
          grid[x - 1][y + 1] === grid[x - 2][y + 2] &&
          grid[x - 2][y + 2] === grid[x - 3][y + 3]
        )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

主要的難點大概是勝負判斷的部分,要考慮各個方向判斷邏輯微妙的不同。最後我將各個方向的判斷各自拆出分別實作,降低一點點複雜度。

Javascript Magic Function

原始題目連結

這題是個活用 Javascript 特性的巧妙題目。要求寫出一個神奇的 Function,可以接受任意數量的參數、被連續呼叫任意次、且會回傳所有參數數字的總和。

由於可以被呼叫任意次,因此一定要回傳 Function;但當在進行比較時,卻要能回傳出正確的數字。乍看之下好像不太可能,但如果理解 Javascript 中「一般相等」的運作機制,修改 valueOf()函式,好像就能找到突破口了。

function MagicFunction(...argu) {
  // 參數加總
  let sum = argu
    .filter(a => !isNaN(a))
    .map(Number)
    .reduce((acc, c) => acc + c, 0)
  
  // 透過 bind,將加總帶到新函式中
  let func = MagicFunction.bind(this, sum)  

  // 改寫函式的 valueOf -> 在一般相等比較時回傳參數的加總
  func.valueOf = () => sum  

  // 回傳函式 -> 可以連續呼叫
  return func
}

目前成果

稍微比較了我自己以前跟現在的工作習慣與題目解法,整理了自己有感的幾點成長:

更熟悉語言原生特性

在與陣列有關的地方,我發現自己變得非常喜歡用原本不太熟悉的 array.reduce 來解決事情,能夠繞完一圈就把資料全部整理乾淨,真的很方便!另外也對於 Function.prototype、函式中的 arguments 等特性有了更多認識,並且趁機搞懂了 前端面試最愛問的 Javascript apply、bind、call

還有一般寫程式時會被要求盡量避免甚至禁止的 eval,在特定的情況也會有奇效;能夠把字串處理後的結果轉回程式再執行,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還有像前面提到的一般相等、絕對相等之間的差異,自動轉型的運作機制,也都是在解題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來的。

藉由刷題,也能稍微熟悉了這些在目前的工作中比較少用到的語言特性,一點一點的增加自己基礎知識的儲備量。

練習 Functional Programming

因應一部分題目的要求,也開始對 Functional Programming 的核心概念有了理解。例如純函數、 Higher order Function、Curry 化 函數、Compose 組合函數、鏈式函式串接等等。

現在遇到關於字串處理的問題,可能就會實作成陣列 & 字串的函式串接。 像是 這題 我的解法:

const stringParse = s => typeof s !== 'string' ? 'Please enter a valid string' 
: s.length < 3 ? s
: s.split('')
.reduce((acc, c, i, arr) => (c === arr[i - 1] ? [...acc, c] : [...acc, '|', c]))
.join('')
.split('|')
.map(c => (c.length > 2 ? `${c.substring(0, 2)}[${c.substring(2)}]` : c))
.join('')

透過不同的思考模式,練習不同的撰寫風格也是一種很棒的成長。

各種玄妙技巧

由於 CodeWars 提交答案後可以看到別人的解法;即使是在相對簡單的題目中,也可以見識到各路大神們腦洞大開的解法,並從中學到不少奇妙的小技巧。

例如用 ~~ 取代 parseInt(),更短的寫法、更好的效能,但更 低 的可讀性:

parseInt('456.123')
// 456
~~'456.123'
// 456

也可以透過 逗號 串接多個命令句並回傳最後一個的結果:

function awesome(arr) {
return (n = arr.length), arr[n - 1] ** 2
}

其他還有在連續乘 2 除 2 的地方可以活用 左移 & 右移,連續布靈值的合併可以用 AND、OR、XOR 運算子等等。

雖然這些寫法不一定實用,工作中用了可能未來的同事(或自己)會有點痛苦,但從疑惑一步步走到理解的過程也是很有趣的對吧?

總結

在練習的過程,一步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真的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終於達到 1000 分的當下真的是超感動的。如果你也是個想要透過持續練習來讓自己進步的工程師,又不喜歡一直練習冷冰冰的題目,我想 CodeWars 是個開心、有趣又不失成效的練習平台。

以上就是近期的刷題心得,等我哪一天能升到 kyu 1 時再來續集吧~如果對於內文有任何問題,或是文中有錯誤、不清楚的地方,都歡迎您回應討論喔。

本文由 Schaos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2,36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