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合作協定不續約的三風險|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美國與中國所簽訂的《美中科技合作協定》即將到期,目前雙方尚無續簽以及延長態勢,造成全球科技與經濟界憂心,恐讓美中科技角力焦土對決,也加深了地緣政治國家的安全風險。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自1979年簽署至今不曾間斷,美國政府去年決定拒絕全面簽約,也打破了40年來5年續簽一次模式,僅將協定短期延長6個月,歷經兩輪討論始終沒有後續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二月發給香港《南華早報》聲明表示:「國務院正代表美國政府就修改、延期和加強《美中科技合作協定》中的保護性條款進行談判。」美國以拖待變企圖降低外界疑慮。
更多新聞:美中AI競爭下「Sora」對抗TikTok|快評【主筆室】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早在去年致函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拜登政府不該續簽《美中科技合作協定》,認為協議已被中國用來推進軍事目標,直指中國利用學術研究人員、工業間諜活動、強制技術轉讓,以此獲得關鍵技術的科技優勢,協定一旦破局也將帶來三大風險。
第一.美中檯面互惠信任走入歷史
美中科技合作可說雙方互惠,美國獲得中國大量廉價的科技勞動力,中國得到美國科技進步的經濟影響力,美國單一為了科技領域使出了七傷拳,顯然成為拒絕簽署的大實話。英國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指出,終止《美中科技合作協定》「危險愚蠢」,不僅扼殺科技合作的受益層面,兩國在降低核擴散風險、減少碳排等環境保護上也遭波及,恐讓兩國檯面上的互惠信任不復存在。
第二.科技戰略的蓋牌危機
美國已經清楚意識中國科技戰略的嚴峻挑戰,支持此一協議的相關人士認為可以藉此掌握兩國科技發展趨勢,尤其是在軍武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得知雙方精密技術的界線,在戰略目標上便能「秀肌肉」來彼此牽制,也能穩定地緣政治的局勢穩定。美中科技戰略一旦各自放飛,技術蓋牌所衍生的局勢動盪恐將與日俱增。
第三.從公開協定到私下剽竊
中國獲得美國技術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投資手法,購買股票以得到所有權,美國當初祭出晶片禁令措施,便已聲明不得參與中國技術研究,便是阻斷獲得商業秘密、版權和專利。中國利用企業投資和交易來取得技術已是常態,政府部門和大學之間的科研合作便是破口,過去還有公開協定維持表面和平,將來恐怕禍延民間企業的私下剽竊。
瀏覽 3,1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