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加密貨幣的監管之路-朝向特許行業|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政府由於針對加密貨幣(虛擬資產)目前尚無明確法令規範,導致消費爭議時有所聞,甚至上演各種社會亂象,主要在於缺少主管機關專責,若行政院未來規劃專職虛擬通貨負責主管機關,以金管會來負責管理且搭配數發部技術協防,未來勢必可將加密貨幣產業朝向「特許行業」方向監管。

圖:取自123RF

世界各國發展加密貨幣已經成為數位發展指標,在有利有弊的前提下也衍生出金融風險或是人為詐騙,回顧2022年加密貨幣交易所FTX一夕倒閉到2023年加密貨幣貸款業者GGH聲請破產,陸續引發美國、杜拜、香港、新加坡政府強化加密貨幣監管,臺灣政府對此可以做為他山之石。

更多新聞:數發部繼往開來-告別科技迷航|快評【主筆室】

美國對於加密貨幣商業模式的監管「動作」在FTX事件後逐步定調,目前偏向脫鉤銀行機構與加密貨幣兩者,主要考量幣圈變動太大,專注思考風險控管問題,擔心加密貨幣連累銀行財務狀況導致「不良負債」。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性是否納管各國看法不一,對於加密貨幣採取收緊策略成為解套,鎖定加密貨幣業者強制登記、接受實地檢查、設定最低資本額限制等,亞洲國家當中以日本規範相對嚴苛,目的在於墊高產業門檻。

全球前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在2022年破產,無疑是給幣圈重重一擊,包含投資人態度從積極轉為觀望、各國政府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改為收緊、產業對幣圈產生泡沫化疑慮,也拖慢了商業模式的成形之路。美國紐約監管機構去年暫緩全球第三大穩定幣BUSD的新發行,導致幣種遭到資金出逃,迫使加密貨幣再遭質疑,為了邁向虛擬貨幣合規交易,「政府監管」無疑是建置的第一步。

臺灣未來可以行政院責成金管會做為權責單位負責監管加密貨幣的公共政策,偕同數發部納入國家數位發展政策,根據央行研究報告指出其他國家開始進行加強虛擬資產監管制度,通常是以現有或是另闢單位控管,鎖定「投資人保護」、「洗錢防制」、「政策目的」基本面向,以此延伸加密產業的發展面向可以走得又遠又廣。

臺灣加密貨幣的監管之路未來勢必朝向「特許行業」方向監管,同時參考世界各國法規制度,墊高產業門檻進行商業模式相對保險,以國情而言還是需要金管會與數發部共構「金融監管機構」,發展臺灣「加密事業」才無後顧之憂。

瀏覽 1,91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