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供應鏈的科技韌性對決|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中國首屆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去年年底首度舉行引發關注,該博覽會針對「綠色低碳」與「數位轉型」,美國同時召開首次「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Council o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會議」,該項會議主張以供應鏈來降低美國家庭成本並控制物價,這也意味兩國在經濟供應鏈的科技韌性對決。
美國想以半導體、國防、醫藥等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並與印太國家簽訂新協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對此表示反對利用「保護主義」進行供應鏈中斷,企圖針對「一帶一路」遂行「脫鉤斷鏈」政策,中美兩國在未來供應鏈問題風險上顯然使出渾身解數;中國現今致力建構一個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開放的國家形象,相較美國則是全力防堵中國成為具代表性「經濟體」的競爭形象,迫使兩國使出政治經濟手段相互制肘。
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強化世界各國的經濟依賴,吸引全球國家的產業代表,去年中國數據資訊提供商萬得(Wind Financial Terminal)限制海外訂戶取用數據,某種程度也讓國際企業選擇不與中國進行合作,進而轉向到越南、印度以及墨西哥等國家。中國對於投資下降趨勢祭出「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目的在於搶佔經濟供應鏈市場而強化科技實力。
美國祭出《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印太經濟框架(IPEF)《供應鏈韌性協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greement)與《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在技術領域對中國激化競爭也能降低自身風險,拉攏民主國家的科技產業建立技術霸權(Techno-Hegemony),拜登在「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會議」大聲疾呼可以獲得歷史肯定,美國供應鏈與全國各地的製造業工人必然表示認同,這將會是美國贏得 21 世紀科技競賽開端。
臺灣在半導體、關鍵技術、產業數位化因應中美在經濟供應鏈的科技韌性對決,避免單一市場的經貿依賴才能免於其中的經濟制肘,考量中國《一帶一路》的科技重視,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技術封鎖,臺灣宜應強化數位轉型、綠色能源到高科技產業,才能做為這場科技韌性對決的他山之石。
瀏覽 5,6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