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創臺灣方案  打腫臉充胖子的凱子外交|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臺灣首座IC設計海外基地落腳捷克布拉格,凸顯政府急於尋求海外積極佈局,即便我們擁有世界級半導體技研能力,同時掌握享譽國際的台積電跨國公司,透過科技外交能否真正強化整體內需,凸顯的是「晶創臺灣方案」的背後隱憂。

示意圖:取自123RF

捷克受益「晶創臺灣方案」可以獲得一套完整的培訓系統,再由我方提供人力技術,看似雙方聯手站上國際舞台,但在技術交流卻又侷限一隅,單看捷克政府在政治立場上的「友臺策略」,顯然已為獲得人力技術的實質收穫來超前部署。

更多新聞:科技廠設置海外代理人的可行性|快評【主筆室】

臺灣政府急於擴廠的預期心理已被捷克掌握,跨越落地實現的各種挑戰,包含先前台積電美國設廠的「文化扞格」,加上其他國家的合作方式「各懷鬼胎」,恐怕仍是著重自身利益,捷克最終可能不會針對臺廠投資,也無助於臺灣解決自身缺工缺才危機。

捷克選擇中國以外拓展合作關係,駐足亞太地區的「民主國家」深化合作,例如臺灣、日本以及韓國等,捷克選定臺灣作為交流對象,只因外交站隊上有共同的假想敵。捷克一旦設立「類臺灣半導體科學園區」,無疑是對新東向聯盟承諾晶片分享。

捷克在臺灣「晶片外交」的政策下勢必掌握既得利益,能在科技領域展開無償合作,如今雙方協力有了具體承諾,尚未建立實質外交的互惠原則,臺灣也該思考自身利益。捷克利用臺灣為了突破中國在國際上的封鎖,才以類似中國歷史上的「孫劉聯盟」作為外交手腕。

臺捷合作凸顯的是「晶創臺灣方案」的背後隱憂,捷克無償獲得人力技術,臺灣無法解決缺工缺才,還要承諾對外晶片分享,恐將淪為凱子外交。

瀏覽 2,00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