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數位雙生」將成為趨勢

現今AI技術盛行,還有前陣子許多人關注的元宇宙也是近期趨勢,但是數位雙生是什麼?有些人曾想像我們擁有複製人;有些人在街上遇到過長得和自己相似的陌生人,但是我們能想像有一天我們能夠創造自己的雙胞胎,一個完全和你一模一樣但是過著數位化生活的自己嗎?

示意圖:123RF

我們生活在一切事物都存在於現實世界,也正在被數位化複製的年代,包含我們居住的城市、我們的車子、我們的家園,甚至是我們自己。如同時下流行的元宇宙(metaverse),作為虛擬、數位化的世界,一個能夠讓我們的數位雙生生活之處,數位雙生已成為新的科技潮流。

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是物質世界中事物的完全複製品,作為改進真實世界中的自己,或是根據多重的回饋源資料進行自我學習的模型。最初這些雙生(twins)只是精緻的3D電腦模型,但是人工智慧結合網路,運用傳感器將物質連結至數位世界,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建造數位化的事物,從中學習並幫助建造實體的相同物件。科技分析學者羅伯.安德勒(Rob Enderle)相信我們在「未來的十年內」,將會擁有第一版本的數位雙生。

「這些研究的出現需要大量的思考,還有倫理上的考慮,因為擁有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且會思考的複製人,對於雇主來說非常有幫助。」安德勒先生認為,數位雙生的所有權在漸漸逼近我們的元宇宙世界中,將會成為待定義和解決的問題之一。

但是我們早在提出數位雙生前,就已踏在製作複製人的旅途上,但是這些技術和想法目前都還是原始的,在Meta(前身為臉書)的虛擬現實遊戲平台:Horizon Worlds中,玩家可以遊戲角色捏一張和自己相似的臉,但是無法給它做一條腿,因為這項科技還處在開發早期階段。

在牛津大學的人工智慧研究員珊卓.瓦赫特教授(Prof Sandra Wachter)深知創造人類數位雙生的吸引力,「它讓人想起那些激動人心的科幻小說,而現在就是這些科幻小說成為真實的時刻。」

她也提到,不論一個人能夠「成功畢業於法學院、生病或是犯罪」,都取決於現今仍在爭論的「先天與後天」問題,也取決於運氣、朋友、家人、社經地位和環境,當然還有個人選擇。然而,人工智慧現階段還不太擅長預測這些「因複雜性而形成的事件。」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多時間去了解,甚至是從頭到尾模擬一個人的人生。

然而在產品設計、銷售和城市規畫這些領域,是目前數位雙生最廣泛運用之處。

同時,全球物流的領導者DHL快遞,也正在創造他們的倉庫和生產線的數位地圖,增加效率。

越來越多的城市被複製進數位化世界中,像是上海和新加坡都擁有數位雙生,用來作為改善交通系統運作,和建築和街道設計的工具。在新加坡,數位雙生的任務之一,是幫助人們尋找引導、避開汙染區域的新方式;其他地區也運用這項科技幫助他們決定,該在哪裡建造如地下管道等基礎建設;在一些中東地區的新興城市中,當地正在同時規劃和建造現實世界中的城市,以及他的數位雙生,將整個城市複製進數位世界中。

數位雙生也讓更多公司能夠設計未來計畫,從噴射背包到可漂浮輪胎的電動腳踏車等,甚至是飛行汽車。這些物品都有實體上的模型,而這些模型的修改和發展都在數位世界中。

醫療保健是數位雙生這項技術大放異彩的領域。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的Living Heart計畫,工程師開發了一顆能夠作為試驗和分析的人類心臟,這顆心臟能讓外科醫生使用各式各樣的醫療設施,做各種嘗試。這項計畫的創始人史蒂芬.萊文博士(Dr. Steve Levine),因為女兒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所以他決定為她重新創造一顆心臟和他的數位雙生。而在波士頓兒童醫院則運用這項科技,詳細模擬病人心臟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同時位於倫敦的大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正在進行一項臨床醫生與工程師的合作計畫,希望做出幫助罕見疾病和心臟疾病的儀器。(編譯/李昀蓁)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1742884

瀏覽 1,67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