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Sora視覺下的「碎片化」影像|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影像藝術伴隨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帶來連鎖效應,AI在視覺生成的嶄新議題成為探討主流,面對這類影像藝術與創作方式造成的衝擊,已對你我生活世界帶來改變,AI Sora的封測效果無疑帶來閱聽人在影像理解的「碎片化」。
Sora引領一場工業革命,根據OpenAI發佈範例,例如30字的工作指令,就能生成一分鐘影片,包含黑白片、寫實片、動畫片甚至是3D科幻片,由於產製者降低繪畫、拍攝及剪片的門檻後,閱聽人也將進入一個「碎片化」的影像理解。
更多新聞:大體老師也被AI取代!?|漫談【主筆室】
閱聽大眾對於「文轉圖」工具並不陌生,比起Midjourney等再度跨出重要領域,AI工具已對物理世界具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因而展現相當水準模擬的能力,使用者僅需要零星提供素材,系統便能針對碎片訊息生成完整影片。
Sora在解構影片能將極大數量的碎片訊息統整,轉換統一標識的特定編碼,Sora著重細化了不同的解析度、持續時間和縱橫比的影片和影像,方便應用時可組合成不同需求的影片。使用者以「碎片化」的資訊,提供給系統作有效運用,導致文本解讀的真實意義截然不同,改變閱聽人在畫面圖像的學習訓練。
中國線上職涯教育網站橙子學院創辦人古典將這類「碎片化資料」形容為「沙子」,沙子之間彼此沒有關聯,即便蒐集再多,最終只是沙漠。一般人透過Sora不斷創建影像,如同在沙漠中蒐集沙子,沉浸在於一種「創建愉悅」,影像創建停留在沙子聚集,而非解讀影像文本的金字塔頂,無法了解創作動機、草稿、構圖等,也助長了影像新體驗背後的淺碟性理解。
Sora無疑可以帶給使用者影像新體驗,卻也引入「碎片化」理解程度,生成完整影片的各種脈絡,掩飾畫面圖像的學習訓練,也助長了影像新體驗背後的淺碟性理解。
瀏覽 2,29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