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催化雲端服務蓬勃成長 台灣須培育多元雲端人才
隨著三大雲端巨頭亞馬遜、Google 和微軟公布 Q2 財報,業績在疫情未消退、俄烏衝突、經濟衰退一律下逆勢看漲。亞馬遜的 AWS 總營收 197.4 億美元、年增 33%;Google Cloud 的營收為 62.8 億美元、年增36%;微軟整體雲端總營收為 250億美元、年增28%,其中 Azure 及其他雲端服務成長 45%。
雲端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原因
短期來看,經濟環境確實對企業造成衝擊,而使企業減少雲端相關支出,但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趨勢下,企業將更重視如何透過軟體升級更強化業務運作效率,以及提升資安意識、異地備援的需求增加,皆帶動雲端基礎建設服務市場 Q2 持續成長。
長期來看三大雲端巨頭仍有高速成長之勢,因此市場需求還有很大發展空間。Synergy 研究集團的數據顯示,光是今年第一季,三巨頭就包辦了全球雲端服務支出 530 億美元的 65%,高於四年前的 52%。也顯示未來可能規模較小的雲端公司面臨更高的競爭門檻,企業與民眾會優先傾向前三個公司的雲端服務。
什麼是雲端?認識產業上中下游
現代人生活難以脫離雲端,從雲端硬碟、電信、影音串流平台到電商服務,都牽涉到龐大的資料運算與存取。所謂雲端,就是由大量伺服器所組成,而伺服器就是運算強大的大型電腦——當我們想在 Google 雲端硬碟查看文件時,就透過網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伺服器接收後處理資料並發送回應給用戶。
伺服器市場商業模式原先從上游的電腦硬體,至下游包括代工廠、企業用戶與終端使用者等,隨著資料運算存儲需求提高,也帶動大型資料中心業者興起,基礎設施及服務(IaaS)供應商數 Amazon 的 AWS、微軟的 Azure 及Google 的 GCP 為代表。
根據「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介紹雲端產業的上中下游,可分為三部分:硬體設施、軟體工具以及終端應用服務。
一、硬體設施:主要是支持雲端應用與服務的基礎設施,其供應商包括負責運算資源提供的電腦設備,諸如伺服器、儲存及網路設備業者,及提供資料中心等級的電力設備以及運轉冷卻設備業者。
二、軟體工具:主要提供支持硬體設施運作、相關資源管理,其業者涵蓋設備管理、營運管理、虛擬化、雲端作業系統及資安防護軟體等軟體供應商。
三、應用服務:應用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及服務 (IaaS)、平台即服務 (Paas) 與軟體即服務 (SaaS) 等業者。其中軟體即服供應商最為豐富且數量龐大,如影像軟體業者 Adobe 或影音串流業者如 Spotify、Netflix。
台灣雲端產業的未來發展性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是全球雲端資料中心的重要部署位置,Google 已在台灣彰化建立亞洲第一座資料中心,微軟也在 2020 年 10 月宣布在台灣設立 Azure 資料中心區域。除了雲端資料中心,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也在 2020 年同意 Google 啟用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海底電纜進行傳輸,AWS 先前也傳出規畫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未來隨著資料中心落地,透過自家的試驗與技術驗證,台灣雲端產業有望從設備委託製造演進到培養軟硬體的整合能力。
雲端服務在結合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其他新興領域下,除了現有的基礎雲端技術、系統架構、程式開發等,也產生更多新型態的雲端人才需求,是現在市場極度缺乏的——具備跨領域知識整合、產品規劃與行銷的人才。(作者/Vanessa)
瀏覽 1,05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