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從 PM 轉換 Technical Writer 的 4 點感觸,我如何克服轉換過程中產生的身份認同疙瘩?

文/朱騏

換新工作滿半年了,這是我入職場7年第一次轉換不同職能的工作,在心境上有很多的感觸跟自我對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認同」這件事情,這篇文章分享 4 點感觸給同為想要轉換職能的人。

我的新職缺-Technical Writer在台灣不算常見,我上 104 查詢發現多在大型軟體公司(例如 IBM、SAP、CISCO…等)才有。至於這個職缺在做些什麼、以及我對這個職缺的觀察之後再來分享。

感觸 1 — 轉換職能後工作成就感帶來的挫折感

轉換工作後,讓我最不習慣的是「成就感的來源」。

我記得以前當 PM 的時候,在完成一個功能時都會舉杯慶祝,或至少受到需求單位、主管、老闆的褒揚,但是現在這個職位卻沒有這種感覺,為什麼呀?

仔細盤點原因,這跟職責有很大的關係。PM 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在協調團隊、用眾人之力完成一件有難度的事情;Technical Writer 的工作性質跟工程師非常像,接到需求後要開始規劃文件架構,確定方向後要開始寫文件。國外把這種性質的工作成員稱為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直翻是個人貢獻者)。

我覺得職位上最大的轉變就是從團隊的管理者變成了團隊的貢獻者。從引導大家合力產出成果、變成自己就是交付成果的一份子。

工作性質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感觸 2- 從觀察中學習 — 新團隊的工作流程

每次加入一個新團隊,都是一次新的學習機會。

看一間公司的運作機制跟過去團隊有不同的話,先別急著評論,而是觀察團隊的運作狀況。

團隊最有趣的地方是沒有 PM,一開始我以為合作流程會變的非常混亂、產出沒有效率。但是讓我意外的事情是:團隊交付功能的速度相當快,大家會自動Cover沒做完的工作,讓產品繼續往前進。

這真的太神奇了!再深入觀察,我發現工程師主管的個人魅力和實力都相當好,帶領團隊的方式有點像「老大哥 (Big Brother)」一樣。在同事的寫程式邏輯有問題的時候,會採用討論的方式先聽邏輯,接著再說明「為什麼這樣做對架構會有影響」。我瞬間想到專案管理說的,這不就是僕人式領導嗎?

仔細觀察他教學其他 Junior 工程師的方式,跟講師 — 王永福 (福哥) 在《教學的技術》中所說的「我說給你聽,我做給你看,換你做做看」是非常相似的。

不同的場景卻有相同的做事邏輯,好方法真的在哪裡都適用。

感觸 3:我一輩子都要以「XXX」標籤來活嗎?

這次轉換職位我很掙扎,最大的卡關點是「身份認同」。

我從 2015 年退伍後就進入金融業當產品經理,後來一路都是做軟體業或軟體相關的 PM (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甚至還開了一個叫「PM 的生產力工具箱」的 Medium,想紀錄 PM 工作路上的大小事。

在準備公司面試的前一晚,我心中出現非常多掙扎的聲音…

  • 我常以 PM 的職位為榮、甚至習慣用PM工作崗位的思維來活,但這樣真的好嗎?
  • 我如果轉換工作職能,Title 也不叫 PM了,這樣的我在未來要如何介紹自己 ?
  • Technical Writer 甚至也不在我原先規劃的人生工作藍圖中,我應該去嗎?

原來大家常說的Open minded (開放心胸) 是一件這麼難的事情…我可以選擇繼續在既有職能上深耕、也可以運用自己這2–3 年培養的寫作技能挑戰新職位,該怎麼選擇呢?

後來,竟然是打電動和看漫畫的經驗啟發了我。

感觸 4:把自己當作二周目的遊戲玩家,這次選擇不同的職業來玩

這兩年漫畫題材有股新趨勢 — 重生 (relife),尤其 Line Webtoon上的韓漫更有這樣的現象。

主角在第一次的人生都過得不太如意,在一次因緣巧合之下獲得了「重新來過的機會」,他們可以再過一次相同的生活。

主角可以選擇以曾經的行動再過一次生活,也可以使用既有的經驗 (我知道今天會發生什麼事情) 活一次更好的人生。這種「利用既有經驗,再重新挑戰一次」的劇情設定,其實遊戲中也很常出現,例如近期被大家又愛又恨的《艾爾登法環 (Elden Ring)》,就讓玩家可以破關後再以上回合的能力,去挑戰新回合的敵人。(專有術語叫做「二周目」)

這個概念跟轉換職能不是很像嗎?我們拿既有工作的經驗 (上回合的能力),去挑戰新的工作職能 (這回合的敵人)。新的敵人肯定不好攻略,但是在既有能力的基礎上,我們可以 “不這麼難” 的去挑戰、同時提升完全不同的技能。

「把曾經的強項當作換領域挑戰的基礎能力值」,想到這裡,心裡的疙瘩也沒這麼大了。

本文由 朱騏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瀏覽 1,68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