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量領先全球 合資企業和政府補貼帶動發展

編譯/莊閔棻

透過合資企業政策和政府支持,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境外獲得成功,成為電動車大國,甚至超越特斯拉。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表示,「中國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他們將摧毀世界上大多數其他汽車公司。」

透過合資企業政策和政府支持,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境外獲得成功,成為電動車大國,甚至超越特斯拉。示意圖。圖/123RF

2023年,中國汽車產量達30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其中新能源汽車達900萬輛,全球領先,每生產三輛新能源汽車,就有兩輛來自中國。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主要是由政府政策補貼,以及外資合資企業等助力發展至今。

更多新聞:降價仍能保持領先!特斯拉成功的秘密是什麼?

合資企業

在1970和1980年代,中國汽車行業透過合資取得擴張和成功。今天的中國汽車龍頭,如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日產、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多數是中外汽車製造商的合資企業,這種模式源於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歷史。

為振興汽車產業,吸引外國技術和資本,中國於1979年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並於1980年代中期吸引美國和歐洲汽車製造商參與進行合資。為保護國內汽車工業、確保技術轉移和獲得管理知識。中國更是在1994年推出《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該政策要求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與合作夥伴達成合資協議,外國公司的所有權不得超過50%。

直到近年,合資限制才逐步取消。2018年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逐步取消汽車製造商外資持股限制,2020年取消一些限額,並至2022年則取消自用車限制,促使特斯拉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汽車工廠,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市場化。

政府補貼

在中國,電動車曾經是一個小眾產業,甚至被稱為「PPT造車」,指的是某些連量產車都沒有,但卻把新車發表會的PPT做得非常好的汽車企業。然而,在擴大關鍵工業基礎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動下,自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大量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

2022年,中國政府支持力度達到史無前例的近1,500億元人民幣,大大加快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成長軌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至1,082.4萬輛,較2021同期成長61.6%。中國在這一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4萬輛,佔全球63.6%,令人震驚。

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挑戰

儘管汽車產業過去表現出色,未來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應對電動車市場的採用 S 曲線成普遍關注的焦點。比亞迪和特斯拉等公司成功滿足消費者需求,但其他公司表現仍不明朗。外國企業是否繼續遵循中國的合資政策也是一大問題,根據2015至2022年銷售數據,中國電動新能源汽車品牌強勢發展,使合資品牌銷售量下降17%。即將面臨的產業整合也預計在兩到三年內將形成勝者,導致其他人被邊緣化。

機會

不過,隨著外國公司意識到中國電動車公司的技術實力,「反向合資」逐漸流行,並越來越多地尋求投資或建立合作關係,如大眾汽車對小鵬汽車的投資和Stellantis與零跑汽車的合作,讓中國有機會透過這些外國大廠實現海外擴張。

參考資料:IMDAsia Financial

瀏覽 51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