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棄 Bing Chat 更名 Copilot,是為了降低對 OpenAI 的依賴嗎?

記者/孫敬 Archer Sun

微軟在昨日「Microsoft Ignite 2023」大會宣布,個人版 Bing Chat 和企業版 Bing Chat Enterprise 聊天機器人統一冠名「Copilot」,免費個人版改名 Copilot,付費版則為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並開設網域「copilot.microsoft.com」,正式將 Copilot 獨立成為一個新服務。

去年 11 月 ChatGPT 橫空出世後,今年 2 月微軟釋出結合 ChatGPT 的搜尋引擎「Bing」和瀏覽器「Edge」,這次 Copilot 沒有跟這兩者做整合,反倒是獨立出來,這或許間接命中 9 月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微軟有意慢慢脫離對 OpenAI 的依賴?

延伸閱讀:微軟Copilot槓上ChatGPT!Bing Chat緊急進行品牌重塑

Copilot 獨立成為一個新的服務。(圖:微軟)

微軟跟 OpenAI 已在多項微軟的服務中達成深度合作

現在的 OpenAI ,基本上可以說是「微軟的形狀」,2019 年微軟第一波 10 億美元的投資後,近幾年非公開的投資累積至今,OpenAI 從微軟拿到至少 130 億美元資金,據傳 OpenAI 正跟微軟商討新一波 100 億美元的投資,短短 3 年多時間,微軟持有近 49% 的 OpenAI 股權,OpenAI 的估值也來到 290 億美元。

綜觀來看,OpenAI 不僅股權跟資金,也有不少服務跟微軟綁在一起,自 Bing 及 Edge 結合 ChatGPT,開啟了「生活助理(排旅遊行程、推薦餐廳)」、「文字生圖像(Bing Image Creator)」等便利功能,3 月 ChatGPT 更整合至微軟 Azure OpenAI 服務,開發者能在 Azure 使用 OpenAI 服務,在微軟保障資安的優勢下完成開發,甚至進一步串聯 Azure 生態系服務。

不過對 OpenAI 的影響是,微軟可以在 Azure OpenAI 銷售自己的 API,使用者不需要再進入 OpenAI,就能在微軟的 Azure 作業環境中利用 ChatGPT 完成開發。

Azure OpenAI 在微軟跟 OpenAI 間是個重要的橋樑 (圖:Shutterstock)

兄弟各自登山,一起努力的背後卻沒有那麼「如膠似漆」?

照這樣的路線長期下來,OpenAI 若被微軟收購並不會太意外,但這兩間公司心理面似乎別有安排,OpenAI 在今年 3 月向微軟的競爭對手;雲端客戶關係管理(CRM)公司「Salesforce」,提供一款名為「Einstein GPT」的產品,它能夠跟  ChatGPT 串聯,幫助 Salesforce 生成專業客製化的客服郵件、安排會議,Salesforce 還進一步將 ChatGPT 導入協作軟體 Slack ,從企業內部到銷售端一條龍結合 AI 管理。

不僅如此,OpenAI 雖將其服務整併至 Bing 跟 Edge,但其實 OpenAI 還有跟其他搜尋引擎接洽產品授權合作,同樣在今年 3 月,知名搜尋引擎 DuckDuckGo,就已經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執行自家的聊天機器人 DuckAssis。

那微軟它會眼睜睜看著自己養大的公司背叛自己嗎?當然沒有。微軟在今年 7 月,替 OpenAI 的競爭對手「Meta」的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2 發表會站台。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現身 Meta Llama 2 發表會跟祖克柏合影(圖:祖克柏 Instagram)

如果雙方理念不同,那分手可能嗎?現在 OpenAI 極力向市場證明自己,是有能力脫離這個「奶媽」獨立運作,但現在雙方遇到的困難是,微軟身為雲端伺服器商,需要 OpenAI 提供 API 才能在 Azure OpenAI 提供服務,而 OpenAI 最大的股東是微軟,它也沒辦法在沒有微軟資源、資金支持下獨立運作。

雙方在同一個產品、相類似的市場競爭時,或許只能從外圍的競爭對手合作中,施予對方壓力,再特定的服務上做出區隔,或是乾脆不提供關鍵合作資源,慢慢脫離對彼此的依賴。

瀏覽 71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