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人工智慧會讓傳統教育模式變得過時與應對方式
作者/林昱均
高等教育正在受到人工智慧的巨大衝擊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起正在改變高等教育格局,引發人們的興奮和擔憂,儘管許多人讚揚它們徹底改變教育的潛力,即便有人認為可能導致廣泛的作弊和抄襲,從而迅速侵蝕學術誠信,但當前有個更大的潛在危機,全球教育模式已經過時,並且沒有為人工智慧來臨做好準備。事實上,現在的學生需要的是透過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考、道德推理和情緒智商等「持久技能」來教導學生「如何思考」。至於,為何傳統模式無法滿足人工智慧時代?原因有三:
- 一般講座是單向的知識管道,要求學生被動地消費訊息,而不是主動操作資訊,研究再次表明,被動學習是次優學習,與其他(主動學習)方法相比,會導致較差的教育成果。
- 透過講座傳播的知識常常落後於技術、產業趨勢和專業要求的快速進步。因此,許多畢業生在進入就業市場時所擁有的「易逝」技能與雇主的需要和要求不符。
- 論文、考試只能闡述學習中的一個時刻,在畢業後無法持續。
人工智慧不僅凸顯傳統講授考試模式的缺點,而且還削弱其價值,當人工智慧可以隨時隨地以適合他們的準備程度和需求的方式解釋、視覺化和總結複雜的資訊時,學生會正確地質疑為什麼要用考試來決定未來的競爭力。
因此,各方可以怎麼做?
因此,如何使用人工智慧從學生時期培養人才,是學校、政府,甚至企業需要共同完成的事。
- 課程設計:學校可以使用人工智慧來分析市場趨勢、職位描述和產業需求,以確定他們希望學生掌握的技能,它可以將這些技能組織成分層分類法,並建議如何對技能進行排序以建立結構式課程。
- 內容生成: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人工智慧產生創意的主動學習練習,學生能直接取得課程中所想要的技能(例如行銷),人工智慧也能透過從當前產業面臨的挑戰相關資料庫中獲得思考與解決方式。
- 自主學習和回饋: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人工智慧的即時數據和回饋來動態調整教學方法並幫助自動評分。在其他地方,學生可以使用這些相同的工具,根據他們對技能或概念的掌握程度,動態調整學習材料的難度或重點,並根據表現接收持續、即時的形成性回饋。
- 簡單的切入點:透過提供開放存取資源和協作空間,幫助教師將人工智慧融入工作中,支援教師獲取和應用技術,以減輕行政負擔並提供更個人化的學習。
- 數位素養:投資 IT 基礎知識和人工智慧素養,以縮小日益擴大的數位鴻溝,確保教師和學生能夠使用設備、頻寬和數位素養發展,以克服障礙。
瀏覽 4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