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量子極限 LIGO取得里程碑式成果

編譯/高晟鈞

2015年,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直接探測一對黑洞碰撞所產生的時空漣漪與重力波。LIGO的成功,歸功於其可以在比人類頭髮小1兆倍尺度下測量時空結構變化的能力。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直接探測一對黑洞碰撞所產生的時空漣漪與重力波。(圖/翻攝自 Innovations)

「當NSF在20世紀90年代末首次投資建造LIGO探測器時,我們對觀測重力波充滿了熱情。這些研究將激發新技術的開發與設計,包括量子電腦和其他微觀電子學的未來技術領域。」研究團隊肯定道。

更多新聞:消除噪音 麻省理工學院延長量子相干性壽命

量子「壓縮」技術

根據量子物理定律,在非常微小的亞原子尺度上,包括電子在內的粒子會隨機進出真空環境,產生量子雜訊(背景雜音),並造成LIGO的測量誤差。量子壓縮一詞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是一種消除量子雜訊的方法。

具體來說,光就好比是一條氣球。我們可以透過將長氣球中的一部分旋轉成用於定位的關節,但相對的,氣球的另一側則會膨脹。對於光也是一樣的,透過將雜訊從一個地方推到另一個地方,可以幫助其具有更準確的測量。

突破量子壓縮限制

自19年以來,LIGO不斷使用壓縮技術來提高重力波高頻範圍的靈敏度。但就像氣球一樣,擠壓光也是有代價的,我們在低頻率下得到的測量便變得不那麼準確。而現在,LIGO探測器對光學腔進行了優化,允許團隊根據特定的引力波頻率,以不同的方式擠壓光線,從而減少整個LIGO頻率範圍內的噪音。

用形象化的例子來比喻,光子就好像一罐彈珠,想像一下你朝著地板倒出彈珠,彈珠會摔在地上,各自發出聲響,並在不規則的時間撞擊LIGO探測器。而自壓縮技術實現以來,透過特殊晶體的幫助,光子就像串起的彈珠一樣,這種不規則的噪音現象更好地被避免。

「光的量子性質造就了問題,卻也是量子物理學為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案。」負責技術開發的科學家Lisa Barsotti感嘆道。透過幾十年的持續投資與努力,LIGO成功突破了量子限制,並準備好進一步成為量子領域的推動者。

資料來源:Innovations

瀏覽 50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