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未來的相片 可調整景深的無鏡頭相機
編譯/高晟鈞
相信許多人都喜歡透過鏡頭來記錄生活,那麼相機是如何運作的呢?
相機的結構主要分為四個:光圈、快門、鏡頭與底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所有影像,包括風景、人物、物體等等,都是由不同「光信息」所組成。而相機便是利用光作為信息載體,以能量的形式,透過「光圈」與「快門」來控制進入的光線量與時間;「鏡頭」調整透鏡與底片的距離,藉此使不同遠近的物體,可以最終成像在「底片」上。
傳統相機的困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相機的設計也逐漸走向輕量化,其中影響相機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便是鏡頭。這是因為鏡頭通常需要具備一定的尺寸、形狀,並需要與影像感測器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將光線聚焦。
而近期,來自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款「無鏡頭相機」,有望克服傳統鏡頭相機面臨的尺寸問題,並同時具備深淺景深的優點,可以銳化影像前景和背景中的物體。
無鏡頭相機
無鏡頭相機的影像感測器前方,有一個類似「光罩」的元件,搭配著「影像重建軟體」,取代了鏡頭在相機中的作用。透過無鏡頭相機拍攝的照片,一開始是模糊的,隨後才由「影像重建軟體」完成聚焦的工作。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提取影像所需的資訊被編碼在了光與光罩的相互作用之中,被稱為「點擴散函數」。
大景深的無鏡頭相機
透過改變光罩,便可以改變無鏡頭相機的特性,更準確來說便是「景深」。在傳統的無鏡頭相機中,點擴散函數會根據主體的距離而變化,相機在單次重建過程中只能清楚捕捉一定距離處的主體。
研究人員希望創造一種無鏡頭相機,可以更好地聚焦前景和背景物體,換句話來說,他們希望開發一台可以拍攝同時具有「深與淺」景深照片的相機。透過不斷的實驗,他們發現光罩的數量與厚度都會對成像細節產生影響,並最終透過演算找到了最佳化的組合。
無鏡頭相機比傳統相機更小、更薄、更輕,增加相機景深的能力,對於開發醫學和工業檢測等實際應用相當重要。期待有朝一日,無鏡頭相機在未來可以成為實用且常見的設備。
資料來源:TechXplore
瀏覽 2,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