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感測通訊技術,讓北海道釧路推動藍碳的可能性被看見

北海道釧路港,若從上空俯瞰的話會看到防波堤周邊浮現海藻密集叢生的黑色藻場,此地正在進行使海藻等吸收二氧化碳(CO2),名為藍碳的技術驗證實驗,而此項實驗的一大功臣便是擁有優異感測、通訊技術的SONY集團,藉其技術而得以在電波難以傳遞的混濁海水中蒐集資料、實現通訊。

藍碳指的是藉由海藻等海洋生物所吸收的碳量,例如海藻等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會吸收溶於海水中的CO2,且海藻即便枯萎分離也能夠將碳貯存於海底,吸收量被認為更勝於森林。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由北海道開發局所選定作為驗證實驗場域的釧路港,是藉由在防波堤後方堆埋疏濬土砂,將3600平方公尺的區域堆埋成水深1公尺、適合昆布棲息的環境,依開發局的估算至少每1平方公尺具有每年貯存0.53克、整個實驗區間達1.9噸CO2的貯存效果,相當於森林CO2吸收量的2.4倍。

據說有要將實驗場域擴展至4萬3200平方公尺的計畫,可期待全年貯存22.9噸左右的CO2,其規模相當於2個東京巨蛋(約4萬6000平方公尺)、10萬4000平方公尺的森林。

SONY感測、通訊技術,實現海中數據收集、地區政策規劃

鄰接於釧路市的厚岸町也同樣在進行藍碳的實驗,並由SONY集團提供協助。SONY在今年4月與北海道大學合作,參與位於厚岸彎與厚岸湖之北海道大學實驗所的藍碳測量方法研究,厚岸湖有七成海域為大葉藻場、在厚岸彎則遍佈著昆布藻場。

在混濁的海中不易取得藻場的資料,而若借助SONY於智慧型手機等所發展出來的感測技術就能夠實現此點;另外,也會利用水中無人機來測定,在電波難以傳遞的水中,同樣地也是透過活用SONY的通訊技術而得以進行數據收集、地區保全戰略與政策規劃。

SONY集團計畫執行幹部玉井久視表示:「希望結合北海道大學與SONY集團的技術,向全世界發送嶄新技術」。

藍碳有助於復興漁業,進而維持地方社會

歐美已先行推動藍碳的活用,如澳洲已設定有藉由藍碳來削減CO2的目標數值,美國蘋果與寶僑等也在推動透過保全紅樹林來吸收CO2的計畫。

日本擁有3萬4000公里、世界第6長的海岸線,其中四面環海的北海道更具有藍碳優勢。

日本製鐵從2004年起便在位於日本海測的北海道增毛町推動藻場的再生,也從2018年起在泊村推進,具體作法是將鋼鐵生產的副產品「爐渣」與腐葉土一起裝袋後投入海中,來使昆布等再生,並表示:「除了藍碳外,從漁業的觀點也明顯感受得到效果,所以連受到來自政府方面的關注」。

據日本秋刀魚棒受網漁業協同組合表示,作為釧路港特產而聞名的秋刀魚,2021年漁獲量為115噸,2001年時則是超過2萬9000噸。

漁業衰退也促使人口流出,釧路市人口在2022年5月底為16萬人,頂峰時期1980年為22萬人,縮小近3成,因此漁業維持也等同於地方社會的維持。

藍碳的實驗可使藻場再生,也有可能為漁業帶來正面影響,推動驗證實驗的北海道開發局所鎖定的便是研究開發與地方振興的政策效果,並也期待:「目前是作為CO2的吸收源而受到矚目,希望未來能夠有助於水產復興」。

釧路市與厚岸町皆已宣示將邁向以目標2050年CO2零排放的淨零碳排城市,氣候變遷對漁業的負面影響也是其背後的推動力,未來藍碳是否能夠成為地方再生的解決方案,都取決於驗證實驗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果。

文:林鍵鱗 / 責任編輯:吳秀樺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join高薪科技職缺

瀏覽 76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