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的美麗與哀愁|專家論點【朱楚文】

作者:朱楚文(IC之音竹科廣播《科技領航家》主持人)

台積電最近真是多事之秋,先不說擠牙膏般的下修財測,讓市場譁然,美國亞利桑那州四奈米廠又宣布因為美國熟練裝機工人不足,量產時間從2024年延後到2025年底,最近美國工會又鬧上媒體沸沸揚揚。

亞利桑那州建築貿易協會會長Aaron Butler最近就上媒體抨擊,台積電把亞利桑那州廠延後量產問題,怪罪在美國工人身上,是非常不精準而且冒犯人。

甚至他還強調15000名美國工人中,有數千名曾在英特爾工作二十多年,因此認為美國工人是擁有足夠的技能,批評台積電是要以此理由,當作引進比較便宜的台灣工人為藉口,來對美國工人砍薪或解雇。

當然這樣的說法,很快就被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總經理澄清,強調從台灣調派的主要是專業安裝EUV設備的工人,而且還得負擔交通與房租費,成本反而比美國工人高。

不過面對美國當地工會「亞利桑那管道行業工會469號」(The Arizona Pipe Trades 469 Union)甚至發起了一項請願連署,呼籲美國國會議員「拒發簽證」給台積電外派至當地的專業人員,態度非常強硬,這依然在溝通上是個難關。

有趣的是,從Aaron Butler的聲明,除了證明了傳言多時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台灣人v.s.美國人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也再次顯現出美國與台灣人對工作期待非常不一樣,

台灣人耐操肯拚熬夜加班隨扣隨到的工作文化,看在老美眼中根本不可能成立,但台積電說白了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下拚出來的,美國想要靠著台積電製造回流,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可能真也要惦惦自己的能耐。

話說到底為何美國如此堅持要台積電過去設廠?

除了與中國抗衡的地緣政治考量之外,我在科技領航家節目訪談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楊瑞臨總監,他就提到可以從「應用面」觀察,其實也跟AI大趨勢很有關係。

由於AI需求暢旺帶動資料中心需求,這些晶片都具有高個資敏感度,加上國防晶片、未來車相關晶片等也都有資安需求,而且都需要使用先進製程,因此楊瑞臨總監認為,這就是美國一定要台積電到美國境內設廠的原因。

簡單一句話,就是為了資安。楊總監還提到,未來很有可能會直接在墨西哥組裝,省得運輸的碳稅。換句話說,產業結構將會慢慢發生改變。

那台灣在全球科技角色會慢慢淡化嗎?這一點,楊總監到是很放心地說不會。因為科技聚落並非一夕而成,發展至少要十年,他估計,美國就算拉了台積電到美國製造,再加上原本當地晶圓廠的產能,先進製程佔全球比重頂多三成,台灣還是能保留七成的產能。換句話說,全球先進製程的製造中心,仍會在台灣。

能這麼樂觀,除了台積電將研發中心持續放在台灣,幫然也包括台灣科學園區一站購足的便利性、多年累積的生態系能量,以及成本差異等。

那歐洲和日本呢?日本主要是半導體材料供應商,歐洲以生產車用晶片為主,大體上用不到什麼先進製程產能。

簡而言之,台積電從一間晶圓代工廠,透過持續技術領先,如今壯大到足以影響各國的產業鏈,想想實在不可思議,即便政治干擾,讓台積電不得不到其他國家設廠,但從產業鏈發展的角度來看,台灣未來在全球科技的重要角色依然相對穩固,只能說過去多年的馬步紮得穩如今有了成效,可說是在地緣政治夾擊中些許的小確幸了。

瀏覽 97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