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地緣政治衝擊 為什麼歐洲如此渴望晶片?
編譯/高晟鈞
台積電將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建設其第一家歐洲晶片工廠,這是減少歐洲對亞洲半導體進口依賴的最新措施。台積電也表示已批准對德國工廠投資38億美元,預計該工廠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00億歐元。
自從俄羅斯去年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歐洲各國均試圖取代莫斯科成為其主要能源供應國之一。新冠疫情大流行和隨後的邊境關閉所造成的晶片短缺,更是導致大部分科技行業在2020年和2021年陷入停滯的主要原因。
更多新聞:提高晶片封裝競爭力 韓國啟動重大研發項目追趕台積電
另一頭,中國大陸與台灣關係愈發緊張,台積電更是占據了全球半導體行業超過三分之一的命脈;美國方面,該國政府斥資530億美元所推動的<<晶片法案>>,為求吸引全球新興半導體公司的投資。
以上原因都成為,歐洲大陸各國政府不斷尋找方法,來使自己免受未來地緣政治衝擊的影響,並試圖在晶片戰爭中尋求生存方式的理由。
隨著美國與中國採取了越來越嚴厲的措施來確保供應鏈的安全,歐洲也推出了類似的<<晶片法案>>,旨在釋放公共與私人實體的投資,金額高達了490億美元。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佔據全球晶片製造的20%,將產量翻上兩倍。而到目前為止,德國在對半導體的投資方面,遙遙領先歐洲其它國家。
台積電的投資是在柏林與Intel達成一項投資320億歐元的工廠,並協議兩個月後進行開發。今年早些時候,德國還與美國公司Wolfspeed和本土公司英飛凌達成了大規模交易。
有趣的是,半導體行業似乎正逐漸走向一種奇妙平衡,並實現了全球化。製造晶片的原材料矽、鍺和鎵都來自中國;台灣擁有全球最領先的晶片製造商,產量佔全球的一半以上;NVIDIA等頂級晶片設計商以及Apple等設備製造商都位於美國。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公司佔全球半導體行業的5成左右;韓國三星以1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歐洲則以9%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資料來源:TechXplore、wsj.com
瀏覽 777 次
有的時候去設廠只是因為可以對該國家或地區進行銷售,短中期來看,台積電的先進技術應該不至於被竊取,只有既有成熟技術才會去其他國家製造,相對台灣衝擊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