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讓「山寨品」猖獗!半導體詐欺事件逾500件,全球都傳出災情
多年未解的晶片短缺,除了讓3C、汽車大廠面臨供應困境,也導致半導體領域出現大量的造假、詐欺事件,甚至創下了歷史紀錄。
晶片短缺嚴峻,半導體詐欺事件大增
根據《路透社》報導,調查電子供應鏈造假的研究公司ERAI資料顯示,2021年獲得回報的電信詐騙(wire fraud)案件數達到101件,超過2020年的70件,更是遠遠高於5年前的17件。
ERAI總裁馬克.施奈德(Mark Snider)指出,企業沒辦法從有授權、認證的分銷商手中買到晶片時,有些就會試圖從地下中介手中購買晶片,然而付了錢最終卻拿到仿冒品。根據回報的資訊,大多數詐騙的中介都是來自中國。
電信詐騙指的是利用電話、電子郵件甚至社群媒體等管道,遠端詐騙受害者匯款的違法行為。雖然美國政府也有仿冒零件的資料庫,但因為必須實名回報,可能影響企業主動告知的意願,也讓ERAI成為業界最具公信心的資料來源。
而ERAI在2021年收到的晶片造假案件數為504件,雖較2020年的463起有所上升,不過已較2019時的963起大幅減少。
晶片造假問題蔓延,歐、美、日都傳出災情
晶片短缺期間,半導體造假的問題在全球蔓延,今年3月歐洲刑警組織就在報告中提到,半導體造假的問題可能對關鍵基礎設施、民眾私人設備造成危害,
「半導體供應中斷,以及可能導致的零件造假,有造成關鍵基礎設施嚴重故障的疑慮。」該報告指出,「半導體是醫療、交通運輸、國防及貿易中關鍵系統的一部分,私人設備受影響的風險也很高。」
美國國土安全部也在今年一月的報告中,提到半導體仿冒品嚴重,甚至可能影響國安。製造業集中中國使得仿冒或將使用過的晶片放入產品內的風險上升,並舉例有中國組裝廠的工人偷偷生產額外的產品,以及將品管沒過的零件包裝成新產品。
《日經亞洲》也提到,因為無法從一般管道取得微控制器,日本製造商Jenesis位於華南的廠房便從阿里巴巴的電商網站上訂購,然而實際到貨時卻發現根本沒辦法使用,規格與下單的要求完全不同。
這些仿冒產品包括從回收電子設備中取出,偽裝成全新產品的晶片、沒通過品管被淘汰的晶片,甚至還有偽造製造商或型號的產品。晶片短缺下大增的仿冒問題,甚至催生出檢驗半導體的服務。
電子零件檢驗公司Oki Engineering去年6月推出相關服務後,兩個月內便收到150份申請,並在經手其中70份申請後,發現約有30%的案件中檢測出有問題的晶片。
電動車需求正旺、3C產品銷量等因素,都讓半導體產品供不應求,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今年4月預估,晶片短缺恐怕會延燒至2024年,半導體生產設備的缺乏讓製造商沒辦法快速增產。假晶片的問題也恐怕還會再持續一陣子。
且業界實際遭遇的假晶片問題可能遠比帳面上嚴重,馬里蘭機械工程博士、造假問題研究人員狄根塔.達斯(Diganta Das)表示,雖然ERAI的數據顯露出目前造假問題的趨勢,但他強調真實的數字可能比統計到的高出許多,企業可能擔心影響商譽而不願公開受騙、或者買到仿冒品的消息。
文:陳建鈞 /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瀏覽 1,19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