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影響地球自轉 為什麼一天是24小時?
編譯/李寓心
日前,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透過地質證據,表明太陽和月球之間的潮汐作用,是因大氣溫度和地球自轉速度之間,有著重要的連結,使地球白天緩慢而穩定的延長,恆定在19.5小時。然而,有科學家指出,隨著全球暖化的問題,未來可能會使白天時間更長。
根據報導,大約從20億年前到6億年前,太陽驅動的大氣潮汐,其實可抵消月球潮汐力的影響,使地球的自轉速度保持穩定。但如果地球自轉沒有月球這10億年的影響而停止,將會使我們一天24小時的時間,延長至60多個小時。實際上,在45億年前月球首次成形之時,白天的長度還不到10小時,但從那時開始,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一直在減緩地球的自轉速度,導致白天越來越長,以每世紀約1.7毫秒的速度延長。
月球透過吸引地球海洋來降低地球自轉速度,使地球出現高潮和低潮的現象,而月球對這些的引力,加上潮汐與海洋間的摩擦力,形成地球的「剎車」系統。對此,多倫多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CITA)的天體物理學家Norman Murray表示,雖然陽光也具有相同類型的大氣潮汐,但太陽引力反而是加速地球自轉速度,其強度約月球潮汐的十分之一。
在地球大部分的時間裡,大氣共振與地球24小時自轉週期並不同步,大氣潮汐相對較小,但在這10億年的期間,大氣層因變暖而產生大約10個小時的共振,加上月球潮汐造成地球自轉減慢,使一天約有20個小時。對此,Murray表示,從全球環流的模型中顯示,其實我們正處於氣候危機當中,因為大氣共振會隨著溫度產生變化,而地球暖化可能會使大氣層出現潮汐不平衡的影響。
資料來源:PHYS
瀏覽 1,96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