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ntic Council:國際關係緊繃下未來十大風險有哪些?|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逆全球化正在發生,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當我們還處於全球貿易紅利時,國際關係是推動企業成長與技術發展的利器,已開發國家將不少技術移轉給開發中國家,提供廉價勞動力具備部分知識水準來為這些國際企業工作,但如果開發中國家透過技術自主、想要取代已開發國家的企業時呢?那麼就形成當前美、中、歐三大勢力拉扯的結果,而這種新冷戰狀態看起來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即便有CPTPP或RCEP這類大型區域貿易協定支撐,目前美中的緊張局勢只是有增無減。此外,中東歐、中亞、中東等地區也不平靜,大大小小的嫌隙與種族隔閡正在撕扯這些地方,為了讓社會大眾對當前局勢有更進一步了解,研究機構Atlantic Council透過一系列的調查,共有 167 位專家分享了他們對十年後地緣政治、氣候變化、技術顛覆、全球經濟、社會和政治運動以及其他領域的看法的見解,提出未來國際關係的情境,供讀者參考。
一、俄羅斯可能在十年內一崛不振
戰爭持續至今沒有讓俄羅斯拿到多少好處,其大量陸海空軍隊,包含非官方的瓦格納傭兵承受巨大損失,俄羅斯看似與烏克蘭軍隊纏鬥,實際上面對的是整個西方國家的援助,從馬斯克的星鏈到美國的海馬斯火箭,在經濟與政局上正在逐漸動搖,40% 的受訪者預計俄羅斯將在 2033 年前因革命、內戰、政治解體或其他原因而內部分裂,歐洲人對俄羅斯分裂特別悲觀:49% 的歐洲人認為分裂狀況將會發生,而美國人的這一比例為 36%,另外,也有14% 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很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動用核武解決問題,特別在其政權趨於崩壞時更是如此。
二、核武擴散效應正在浮現,以中東國家為主
伊朗最常被認為是到 2033 年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68% 的受訪者),在另一項評估中認為,這一結果極有可能在明年發生,不過,伊朗並不孤單,平均而言,未來十年內將有 1.6 個國家加入,包含沙烏地阿拉伯、南韓、日本都將加入,沙烏地阿拉伯擁核原因除了在中東半島需要震懾力外,也需要藉此提升其國際聲量,屬於主動積極型,而南韓、日本則感受到北韓與中國的威脅,因此擁有核武將能達到談判與威嚇效果。詭譎的是,受訪者認為核子武器主要會用於區域衝突而非全球衝突,這點可能與世界依舊不想發生全球大戰有關。
三、美中脫鉤程度與台海戰事發生機率有關
雖然關於「美中脫鉤」的刷法很多,但該調查給出明確的結論:完全脫鉤的可能性很小,儘管兩國之間存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針鋒相對的貿易限制,但最有可能的結果(大約 40% 的受訪者表示)是美國和中國經濟在 2033 年的相互依存度將「略低於」現在。此外,相信中國將對台灣使用武力的人中,64% 的人預測經濟相互依存度至少會有所下降——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將使得兩國的脫鉤速度增加,預計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的人中有整整 22% 的人認為美國和中國經濟將成為到 2033 年更加相互依存,因此看法相當兩極。
四、美國不會稱霸但將維持強權態勢
美國在未來 10 年的持久力,儘管許多人設想一個國家在某些具有國家影響力的領域而不是其他領域表現出色,70%的人預計到 2033 年美國將繼續成為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軍事大國——考慮到對中國軍事現代化和美國失去軍事優勢的擔憂,這一比例相當高——而大約50%的人認為美國將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其技術主導地位其他所有人。然而,只有30%的人認為美國將成為世界外交的主導者,只有略多於十分之三的人認為美國將成為世界主導的經濟大國。所有這些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如果美國失去經濟和外交主導地位,它的其他優勢還能保持嗎?畢竟,軍事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強大的聯盟以及經濟和技術實力,而技術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國家將技術進步商業化的能力。
此外,民主國家未來將需要應對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勢力以及與快速發展技術的挑戰,當被問及未來預期哪些社會運動將在未來十年內在全球範圍內產生最大的政治影響時,只有 5% 的受訪者選擇了民主運動——而大多數人選擇了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運動。
瀏覽 67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