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師:AI聊天機器人 準備好了嗎?

編譯/高晟鈞

在過去的幾年裡,有超過一萬個應用程式湧入了心理健康領域,企圖顛覆傳統療法的概念。最近,隨著圍繞ChatGPT的話題愈發火熱,愈來愈多傳言指出聊天機器人將有望提供心理健康治療。

醫學創新先驅Bon Ku博士說道,「心理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人與人間的關係,而AI永遠無法感受愛,這也使得心理治療師不會被AI所取代。」(示意圖/123RF)

疫情下的壓力導致數百萬美國人尋求心理方面的治療,與此同時,美國卻長期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員,甚至超過半數的縣缺少精神科醫生。鑒於<<平價醫療法案>>要求保險公司提供同等的心理與健康保險,供需之間存在極度的不平衡。

然而,這種供需不平衡對於企業家卻意味著無限的商機。在3月的西南偏南會議上,相關初創公司展示了用於心理健康的人工智能產品,使人們燃起了對其在心理健康方面診斷與疾病治療的希望。不幸的是,市面上許多應用程式缺乏有效的證據與研究,甚至大多數根本沒有經過FDA審查。

幾十年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被認為是人工智能之父之一的Joseph Weizenbaum便明確表示人工智能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治療師,儘管它使用的文字和自然語言編程,使它聽起來像是一名心理醫生。

情緒的表現在神經學上十分複雜,以至於科學家們甚至無法確定他們的起源。Joseph便表示:「我對於ChatGPT這樣複雜的人工智能程序的誕生並不意外,但他們不會在我們理解的任何程度與意義上理解我們的孤獨。」

「心理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人與人間的關係,而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感受愛,這也使得心理治療師不會被AI所取代。我更希望看見的是AI用來減輕人類工作的負擔,諸如數據整理與紀錄保存等等,為人類騰出更多時間來交流。」醫學創新先驅Bon Ku博士說道。

相比人類治療師而言,心理健康App是一種廉價且簡單的解決方案,甚至一些

可能存在著正面價值,但許多證據表明他們更可能造成傷害。有鑑於大量人工智能湧入市場,美國勞工部也於去年宣布加大力度要求保險公司更好地遵守心理健康平等的要求。

整體而言,收集這些應用程式對於心理治療效果的可靠科學數據仍需時間,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會越發強大,但目前,尋求AI滿足心理健康平等的需求還為時過早。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1,34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