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圓廠激增 是機遇也是挑戰
編譯/高晟鈞
四年前,在疫情發生前,應該沒有任何經濟學家會預料到,由於沒有合適的晶片供應,福特只有將近100,000輛汽車的季度銷量。更少的人預料到,美國境內半導體工廠劇增,試圖連同晶片製造一併承包。
據半導體行業協會報告,自2020年來,超過35間公司已承諾向美國的晶片相關製造項目,提供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與此同時,一場危機也逐漸誕生。據美國海洋和大氣協會的紀錄,過去八年氣溫高居不下,甚至突破了歷史新高;而高溫則加劇了乾旱的產生。
半導體行業是用水密集型的產業,一家晶圓廠每天的用水量可達數千萬加侖,超過了一個小城市的家庭用水量總值。包括Intel、台積電等大廠挹注了數十億美元在美國設廠,在農民也得限水的狀況下,晶片製造商也不得不忽視他們的整體碳足跡。
半導體晶片的製造,即使是最輕微的灰塵汙染都會影響產品質量,因此,供水可說是掌管了矽晶體管、電容器乃至整個矽晶圓製造的命脈。為了最有效的去除汙染物,晶圓廠只使用超純水(UPW)進行沖洗,而製造1000加侖的UPW需要1.5倍左右的用水,因此整體的用水量是相當可觀的。
去年夏天,各地乾旱頻傳,乾涸的河流與湖泊成為全球新聞,如何建立有效的廢水循環以維持晶片的製造至關重要。Intel便在2021年的時候,成功將使用的160億加侖的淡水、再生水與淡化水中的85%,回收到周圍的社區與環境中。
另一方面,半導體行業所使用的能源消耗也相當龐大。一個正常的晶圓廠,一年耗電量相當於50,000戶家庭。而半導體的產生,包含了設計、製造、運送、分裝、組合到販賣,所有過程都是碳足跡的一部分。考量到這些因素,美國的晶圓製造廠很大程度地縮短了供應鏈中,每項流程負責廠商的物理距離。
是機遇、是挑戰也是重新審思半導體行業的契機。在未來的很長時間,相信半導體仍就會是龍頭科技之一,如何降低製造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碳排放是很重要的議題。隨著2022年CHIPS法案的推動,它賦予了美國,一次從頭建設一個永續性行業鏈的機會。
資料來源:PowerElectricitynews
瀏覽 5,42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