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機回收公益計劃啓動 打造台灣成全球綠生活典範
記者鄧君/新竹報導
工研院及竹科管理協會發起的「二手手機回收公益計劃啓動」活動,5/17在新竹東寧宮東嶽大帝聖誕千秋生日正式起跑,期帶動全民「物盡其用」 風氣,實質幫助減碳,打造台灣成全球綠生活典範。
竹科管理協會祕書長李道霖表示,依據新北市環保局資料,台灣每年消費汰換手機 650 萬支,但廢棄手機回收僅約 49 萬支。而依東華大學張世杰教授資料,2019 年 1 公頃林地約吸收 10.9 公噸二氧化碳。依 Apple 2020 年資料,一支 iPhone 手機生產過程,排碳 63.64 公斤。若「回收 172 支舊手機」,再延長使用一年,就可以減少10.96 公噸排碳。 因此,「回收172 支舊手機循環使用 1 年,相當 1 公頃林地(約 2000 棵樹、約 400 萬元成本)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 「數字」驅動 ESG 執行方案。單從抵減二氧化碳角度,「回收舊手機再循環使 用」的效益,遠遠高於「種樹」。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表示,台灣二手手機回收率只有12%,遠低於全球平均的15%,主要係因民眾擔心手機回收後,手機內的個資被盜取。因此此次以區塊鏈履歷追溯技術,做 到「誠信」;使企業或個人從捐贈手機那一刻開始、到手機檢測判定、到手機整新後再販售、到個人應獲得的扣除成本後的可抵稅收據等,及企業/機構對手收回收的貢獻,均可全流程無紙化、透明化即時得知。結餘款捐出幫助公益 團體。 這種「全流程無紙化、透明化的二手手機回收管理系統」軟體,可說係台灣的創舉。此創新案係自參賽數位部「公益創新徵案100」,自970 家競 爭,進入前 100 名。
李道霖建議環保署推動「民眾及企業捐出、及購買舊手機,可獲得”碳權”」, 期以創新思維帶動「捐贈、及購買舊手機」的風氣,激勵民眾及企業更投入, 以最大可能回收舊手機。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指出,工研院與竹科管理協會合作舊手 機回收公益循環經濟計畫,透過「區塊鏈履歷追溯」技術,能讓使用者在捐贈 手機後透過該平台持續追蹤手機流向,並將手機整新後再販售,盈餘部分捐贈給社福團體,創造循環經濟與公益捐贈相輔相成的雙重效益。 3C 產品帶來生活便利,但產品退役後的汙染問題是亮點之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佛光山法寶寺的覺舜法師說,星雲大師 2010 年提出「環保與心保」主題, 呼籲全球佛光人共同重視環保,更要落實「心」的環保。推動二手手機回收利 用機制,大家認知惜福愛物、循環使用是榮耀;從「心」做起,大家能適度捨 棄小我的喜好與方便,成就大我的共利,就能只有公益沒有公害,才能真正拯救地球。法寶寺很願意加入宣導與參與實際行動。
竹科實驗中學張簡瑞璨校長表示,手機回收是一種可持續的做法,有助於保護 地球環境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台中一中校長林隆諺呼籲,讓我們一起為人類的未來盡一番心力吧!
社員橫跨交大校區、陽明校區、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年齡層從大一到碩博士 生都有的陽明交大 ESG 永續前瞻社陳佳萱社長鼓勵大眾將舊手機回收再利用, 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模式。
OSCAR 陳鼎元秘書長樂見「竹科管理協會」用手機回收與循環經濟的模式推動 消費者淨零轉型,相信對台灣未來達成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有不小貢獻。 逾 1.8 萬家特約商店與竹科客戶的福委公司施世昌董事長將結合超過 1.8 萬家的 特約商店與園區客戶力量,推動手機回收,建構低碳、永續生活生態系。
新竹市鳳凰獅子會莊淑琴創會長及新竹矽谷扶輪社葉自芳社長,均呼籲人人一 起響應創造美好家園,並讓子孫擁有綠色環保的家園。
關新勝利堂鍾嘉華主任牧師提到,聖經中也有關於減少浪費和利用資源的教 導。二手手機回收做公益是一種聰明的方法,既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又能妥 善處理堪用資源回饋給需要的鄰舍。讓我們珍惜只有一個地球,讓地球保持綠 色和健康,做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手機回收公益」聯盟,收到的第一支手機,來自高階警官,現場由新竹成大路跑社莊伯佑社長代捐贈給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陳慧娟副執行長/郭景明技術長。
竹科管理協會楊明勳理事長、李道霖秘書長並致贈宣明智董事長「特製雨笙」(藝術家王仲平作品),感謝宣董的「仁德中道善行」及長期以行動支持 公益。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企 業,為地球永續投入「具體」的 ESG 行動,是未來 30 年時代和企業經營的重要 理念。
回收172 支舊手機循環使用 1 年,相當 1 公頃林地(約 2000 棵樹、約 400 萬元成本)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工研院與竹科管理協會發起「二手手機回收公益計劃啓動」。(圖/記者鄧君攝)
瀏覽 2,46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