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節能難題露出解決曙光 科學家寄望「類腦運算」
編譯/李寓心
隨著類腦運算發展的加速,人工神經元(Artificial neuron)克服了傳統處理器,數據管理效率低的問題。雖然當前建構一個更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可能會為人類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但這些運算密集型的能源需求,卻成為人們擔憂的因素。如今幸運的是,現在研發出可透過「類腦運算」的架構,減少AI碳足跡的問題。
根據報導,人類的大腦包含數十億個神經元,每一個細胞都能連接到數千個其他神經元,並在各個細胞之間產生數萬億個「突觸」(synapse),從而對正在執行的運算進行增強減弱。因此,透過人類大腦的可塑性,在網路結點中進行硬化和軟化,使不同的輸入可觸發不同的輸出。
若嘗試使用晶片重建這些思維模式,以完全發育的人腦來估計耗電量,生物學可使用約20瓦特的能源來實現該目標。例如美國科技龍頭之一的IBM,在2012年進行人體工學的突觸模擬時,需要一台消耗功率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又或者在2016年與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的對弈比賽,由Google DeepMind開發的電腦圍棋軟體「AlphaGo」,在5場比賽中擊敗圍棋大師,其所需的CPU和GPU是圍棋大師大腦的5萬倍。
但隨著更多GPU的部署,對電力的需求也正在迅速增加當中,部分產業觀察家也注意到,GPU性能的提高,其耗電量也會隨之增高。因此,開發人員使用傳統CPU和GPU設計的方法,來優化數據處理的耗電量,包括幾年前,IBM與其他合作夥伴,推出一個名為「TrueNorth」的神經突觸平台,具有100萬個神經元、2.56億個突觸及4,096個並行和分布式的神經核心,卻僅需消耗70毫瓦的電量。
因此,該系統表現出受大腦啟發的運算設計,可解鎖AI開發方面節能的潛力,同時也展現出其內存優勢,可將運算和儲存設置在同一地點,提高運算效率。如IBM內存運算小組的成員Manuel Le Gallo解釋:「我們不必在邏輯和記憶之間建立聯繫,只需要在不同的神經元之間,建立適當的連接,即可省去在傳統運算中,來回傳輸及讀取數據的時間。」
資料來源:TechHQ
瀏覽 56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