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晶片法案 歐洲成為半導體競賽有利競爭者
編譯/高晟鈞
歐盟委員會於去年二月提出的「歐盟晶片法案」,旨在2030年將歐盟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有率,從10%提升至20%。
而歐盟成員國於兩天前,宣布就一項總額430億的計畫達成臨時協議,用於增加國內從手機到冰箱、汽車等半導體晶片的生產。該法案還尋求增加歐洲半導體供應鏈的彈性與自主性,減少仰賴歐盟外地區的供應商。
自2019年Covid-19爆發後,大流行期間許多供應鏈面臨癱瘓,加上美中之間政治的緊張情緒升溫,世界各國正向各自國內的半導體行業投資超過數十億美元,以尋求自保。在此背景下,歐洲各國正試著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儘管歐洲擁有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之一──ASML,壟斷了許多最先進晶片所需的設備,但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仍就只佔據了10%左右。
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三個關鍵的理念。第一,「歐盟晶片法案」將需要上從歐盟、成員國到私營部門的聯合投資支持,其中包括了62億歐元的公共資金,來彌補研究和工業實施上的差距。
第二,激勵公共和私人對晶片製造商和供應商的製造設施進行投資。這將拉高整體行業的總投資額,估計為430億歐元。最後一項,是建立完善的監測和危機應對系統,以預測供應短缺、估計需求,並在危機發生前做好準備。
儘管「歐盟晶片法案」將增加歐洲在市場的競爭力,但許多專家仍擔心目前的資金可能仍然不足。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是電子產品的基石,但歐盟幾個重要的科技公司一值遭受半導體晶片供應短缺的困擾,因為他們仰賴少數的供應商,主要來自亞洲的代工和美國的設計。這也意味著,如果受到干擾,歐洲的汽車行業的晶片儲備將在數周內消耗殆盡,並造成電子產品的價格上漲,交貨時間延長、製造能力下降等等。
另一方面,許多地區也有自己的半導體戰略。例如美國斥資520億美元的項目──CHIPS for America Act,以及韓國已承諾數千億美元來振興其晶片行業。而這些都可能間接打擊,歐洲在半導體行業分一塊蛋糕的計畫。
資料來源:Thenextweb.com、Financialpost.com
瀏覽 74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