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電流測量技術 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隱憂
編譯/高晟鈞
太陽能是現今再生能源發展中,最快速的領域之一。由於地球含有大量的矽,基於矽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實惠且可靠;但由於矽在物理上先天限制、與供給不足,使得尋找新的替代材料逐漸成為趨勢。
大約10年前,第一個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開始出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幾項優勢:生產成本低、並且製造過程相對簡單且耗能更低。尤其是所謂的「串聯電池配置」被描述為一項十分具有前景的技術。這種串聯技術是由彼此疊置的鈣鈦礦和矽太陽能電池串聯而成,可以產生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
然而,鈣鈦礦電池也並非沒有缺點,同時也是這些缺點限制了該技術的大規模發展。首先,不同於矽晶體中穩定的原子鍵結,鈣鈦礦由於包含了離子、正粒子、負離子,因此它們的各粒子間的鍵結更趨於動態。而當鈣鈦礦暴露在陽光下時,會使得這些粒子不穩定或是產生移動,帶來穩定性不足的問題。而在太陽能電池中,這些缺陷會導致電壓損失,最終影響電池的效率。
為解決這項問題,研究員Bas van Gorkom開發出了一種高度靈敏的測量技術,可以收集有關鈣鈦礦晶體結構的信息,並測量它的缺陷。測量晶體結構中的缺陷並不容易,Bas與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高度靈敏的光電流方法,主要透過計算機模擬來完成,並且於最近成功在微型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成功。
Bas表示:「理想情況下,太陽能電池吸收的每個光粒子都會產生一個電子,而我們現在可以以微小電流的形式,準確測量缺陷中的電荷。」這種獨立的光電流電纜需要低噪音,因此被設置在一個獨立的房間,有著特殊的電子元件,可以專門識別那些影響鈣鈦礦穩定性的成份,並試著最大程度優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
資料來源:TechXplore
瀏覽 3,14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