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私立科技大學學術研究生涯之甘苦談|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教授兼系主任、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

於臺灣之各技專校院為了獎勵研究、教學、輔導等傑出教師,各學校均訂定一些評核辦法。四合一評鑑為常見之評核辦法,即一位大學教師需要於四大面向著墨,即大學教師於任期期間需要具有服務績效、輔導績效、研究績效以及教學績效。本文針對私立科技大學學術研究生涯之甘苦談進行深入淺出之介紹。筆者認為,學術研究一定是先有「苦」才有「甘」,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明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之研究設備(圖片來源:郭啟全)

苦的方面,分成三個層面來討論:(a)研究設備:研究設備如打仗之武器(weapon)。於科技大學,如無研究設備確實無法進行實務研究。(b)研究經費:研究經費如打仗之糧食(grain)與子彈。筆者有一次出席國際研討會,於論文發表場域,一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教授即表示No money no work。確實,研究期間所需相關耗材之花費確時是一大挑戰。(c)研究人力:研究人力如打仗之士兵(solders)。根據筆者多年之研究經驗,一旦有良好的創意,加上研究人員的認真研究以及指導教授的認真指導,均可以獲得卓越(remarkable)之研究成果。很幸運,筆者所任職的單位明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具有完整以及優良之研究設備。因此,從事實務研究如「探囊取物」。

甘的方面,分成三個層面來討論:(a)學術成就:一旦研究成果可以收斂且成果可以接受,即可以撰寫成一篇文章(article)並投稿至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如該文章經過同儕審查(peer review)後,接受刊登。即表示研究生與指導教授在學術生涯過程中留下一筆學術成究(academic achievement)。此一學術成究,對於研究生與指導教授均有所助益。(b)人才培育:借由研究之過程,可以與學生培養「革命情感(revolutionary emotion)」,並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思辨與分析能力。(c)經驗累積:研究結果並不一定全部如所預期,但是確實可以累積一些經驗,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筆者於博士班就學期間,曾經花上一個月的青春歲月才拍到一張可也以接受之電子顯微鏡照片。假若,筆者無花那一個月的青春歲月,那筆者之博士生涯將產生變化。至今想起此事,仍讓筆者印象深刻。

根據筆者多年之研究經驗,研究是甘苦參半。所以於研究過程中一定要「苦中作樂」。唯有如此,學術研究生涯才能夠「細水長流」與「永續經營」。此外,筆者於學術研究生涯中常做一事,「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快樂留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指導教授是與學生一起並肩打仗。唯有如此,才可產生雙贏。

瀏覽 77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