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話術調查 這個字是台灣人最常被騙關鍵字

記者/Shirley

數位支付 Visa發布最新研究《詐騙話術》 報告顯示,半數的人有信心自己能夠識別詐騙,仍有 73% 的人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65%台灣消費者認為朋友或家人最容易受到簡訊詐騙,最常被在「限定期間」內回應(51%)或「免費贈禮」(46%)等關鍵字詐騙,勿點選不明連結、開啟簡訊或電子郵件帳戶消費即時通知。

防數位詐騙,勿點選不明連結。(圖/Visa提供)

「詐騙話術」報告是2022年9月由Visa委託市調機構Wakefield Research 執行的研究,針對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法國等共 18 個市場,6,000名一般民眾以量化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發現不肖份子多利用消費者對認知和實際行動間的落差進行詐騙。其中關鍵包含消費者普遍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上有足夠的警覺心,但絕大多數人(90%)會擔心朋友或家人受騙,類型包括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簡訊、通知銀行帳戶透支,或通知贏得線上購物網站的禮品卡或商品。

台灣消費者認為朋友或家人最容易受到簡訊詐騙達65%,最容易詐騙成功的標題瞄準會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的事物,台灣消費者最常被在「限定期間」內回應(51%)或「免費贈禮」(46%)等關鍵字詐騙。

另外有超過八成(81%)受訪者以錯誤的資訊來辨別資訊真偽,其中 46 %包含公司的名稱與標誌。消費者應透過檢查帳戶密碼,或與公司過去的互動溝通這類難以模仿的細節來識辨詐騙。

另一個被騙關鍵是忽略明顯細節,報告顯示,只有 60 % 的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 而不到一半的消費者(47%)會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而加密貨幣用戶更謹慎,更擅長辨識潛在詐騙。49%加密貨幣用戶會檢查帳戶資訊,以確認訊息的真實性,非加密貨幣用戶則為37%。

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2021年因詐欺受騙的財物損失高達新台幣近 60 億元,創近5年來新高。  網路拍賣類型詐騙更連續三年居詐騙案之冠,從 2020年至2022年,平均案件數破 6 千件。Visa表示,消費者在點擊任何連結前,可多花幾秒鐘識別詐騙集團話術,除保護個人資訊、勿點選不明連結、開啟簡訊或電子郵件帳戶消費即時通知外,可撥打公司電話或信用卡和簽帳卡背面的電話號碼,而非電子郵件或簡訊中提供的不明號碼。

瀏覽 82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