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遇路障 輸掉人工智慧競賽
編譯/莊閔棻
12年前,人們對蘋果的人工智慧虛擬助手Siri的推出感到震驚。然而,這項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滯不前,亞馬遜的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的推出以也都沒有造成轟動。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都是因為這些助手「笨重」的程式碼。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在過去十年中,這些產品遇到了路障。曾參與該助手工作的前蘋果工程師John Burkey說,Siri遇到了技術障礙,包括笨又複雜的程式碼,要花幾週時間才能更新基本功能。公司前員工表示,亞馬遜和Google的語音助手沒辦法獲得收益,因此難以發展。他們說,這讓兩家公司對這項技術的熱情減退。
日前,微軟首席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受採訪時說,語音助手 「像石頭一樣笨」,他宣稱較新的人工智慧將引領潮流。微軟與OpenAI緊密合作,向這家初創公司投資130億美元,並將其技術納入Bing搜尋引擎以及其他產品。
聊天機器人由所謂的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動力,作為經過訓練的系統,這些模型可以根據從網路上收集的巨大數據集識別和生成文本。然後,它們可以對人類提出的問題進行回覆。相比之下,本質上,Siri、Alexa和Google Assistant是所謂的命令和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理解的問題和請求非常有限,如「紐約市的天氣如何?」或 「打開臥室的燈。」等簡單的固定問題。如果用戶要求虛擬助手做一些不在其程式碼中的事情,機器人就會說,它無法提供幫助。
在2014年負責改進Siri工作的Burkey就說,Siri的設計很繁瑣,增加新功能很費時,其數據庫包含一個巨大的單字列表,包括音樂、藝術家的名字和餐廳等地點,有近二十種語言。他說,這使它成為 「一個大雪球」。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想向Siri的數據庫添加一個詞,「它就會變成一大堆」。
Burkey說,因此,看似簡單的更新,比如向數據集添加一些新的詞語,將需要重建整個數據庫,這可能需要六週時間;而更不用說是增加更複雜的功能了,如成為新的搜尋引擎工具,這可能需要近一年時間。他說,這代表Siri沒有辦法成為像ChatGPT那樣的創意助手。
亞馬遜和Google的前經理說,Alexa和Google Assistant依靠的是與Siri類似的技術,但這兩家公司很難透過這些助理產生有意義的收入,而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則成功地利用Siri來吸引買家購買iPhone。
參考資料:The New York Times
瀏覽 70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