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運算的未來!人工智慧可能由人腦細胞驅動
編譯/莊閔棻
國際科學家團隊認為,電腦運算的未來中,生物學將不可或缺,「類器官人工智慧」(OI)已經在到來的路上。
根據《Sci Tech Daily》報導,最近領導了DishBrain專案開發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員、同時也是墨爾本皮質實驗室首席科學家Brett Kagan博士,讓在培養皿中的人類細胞學會了玩電動遊戲,讓OI的研究取得了進展。
Kagan表示:「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與活的生物神經元互動,迫使它們修正其活動方式,製造出類似於人工智慧的東西。」現在,Kagan的團隊正在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的環境健康和工程教授Thomas Hartung博士團隊合作,試圖在大腦有機體上複製這項工作。Hartung表示:「用有機體複製此實驗已經滿足了OI的基本定義。」他說,:「從此開始,要實現OI的全部潛力,只是一個建立社群、工具和技術的問題。」
在發表在科學期刊《Frontiers》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概述了他們的「類器官人工智慧」計畫。雖然人造腦器官不是「迷你大腦」,但它們在大腦功能和結構的關鍵方面是相同的。器官體將需要從目前的大約5萬個細胞大幅擴展,大約是一個果蠅大腦的三分之一大小,科學家的的目標是1,000萬個神經元,一個烏龜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Hartung博士表示:「對於OI,我們需要將這個數字增加到1,000萬」。相比之下,人類大腦平均有超過800億個神經元。
作為一個新興的科學領域, 類器官人工智慧(OI)旨在透過在實驗室培養的類大腦器官作為「生物硬體」創建生物電腦。科學家表示,追求這一願景需要多學科的合作,包括下一代類器官和腦機介面技術、新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大數據基礎設施等。
雖然一台超級電腦可以比人腦更快地壓縮大量的數字,並迅速算出結果,但另一方面來說,人腦則也更善於學習和做出複雜的邏輯決定。如,人類只需使用幾個樣本就能學會區分兩種類型的物體(如狗和貓),而人工智慧演算法則需要成千上萬個;不只如此,大腦也更節能。一般來說,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大腦能儲存相當於普通家用電腦100多萬倍的容量(2.5PB),而只需要相當於幾瓦的功率。相比之下,美國的伺服器農場每年使用超過15,000兆瓦的電力,其中大部分需要幾十個燃煤發電站才能產生。
Hartung說:「這個新的生物計算領域有望在計算速度、處理能力、數據效率和儲存能力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
參考資料:Sci Tech Daily
瀏覽 73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