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細胞的鐵代謝機制 治療紅斑性狼瘡
編譯/高晟鈞
紅斑性狼瘡(Lupus Erythematosus)中的Lupus是狼的意思,來源是18世紀的人以為,被狼咬到會使人們罹患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不具傳染性;發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併發原因是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器官和組織,造成全身性,包括皮膚、腎臟、腦、肺和血管的傷害。
目前,紅斑性狼瘡仍然是無法被治癒的,主要透過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進行病情控制,減少免疫系統攻擊體內組織和器官。
紅斑性狼瘡的新療法一直是相當熱門的課題之一,近期博士後研究員Kelsey Voss博士研究狼瘡的T細胞(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代謝時發現,這些患者體內的T細胞鐵含量都相當之高;儘管這些患者同時患有貧血。
Voss博士首先使用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出T細胞中,與鐵相關的處理基因──轉鐵蛋白受體。這些蛋白受體在狼瘡小鼠中表達水平極高,;它會導致細胞累積過多的鐵,進而引起像是粒線體機能受損等併發症。Voss發現,注入一種可以阻斷轉鐵蛋白表現的抗體時,可以有效降低細胞內鐵的水平,達到抑制發炎性T細胞活性,同時增加抗發炎因子IL-10產生。
在T細胞中發現鐵轉體蛋白與狼瘡相關的機制是令人興奮的,畢竟,紅斑性狼瘡屬於一種免疫疾病,透過發現免疫系統白血球的相關作用機制,將對患者帶來巨大的好處。在狼瘡患者的T細胞中,轉鐵蛋白受體的表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直接相關,這種靶向轉鐵蛋白的抗體將能達到抑制發炎反應,並有效控制狼瘡的病情。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805 次